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2.
3.
《潍坊学院学报》2018,(1):103-107
在孔子对于"仁"的阐发中,"思"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思在整个"仁"学理论以及德性的培养和践行过程中起着文化承接、行为转化和价值提升的作用。所以正是"思"在"学"与"行"中的这种作用,从而开启了对于"人"与"仁"自身价值意义,它包括对于礼崩乐坏的问题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忧患意识以及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意识,因而形成了仁学之"思"的三重意蕴即省察之思、忧患之思和闻道之思。  相似文献   
4.
诗与钟的结合使时间的韵律进入艺术的世界,悠悠钟声中唐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对唐诗钟声的时间分析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时间忧患,更是一代诗人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5.
李煜词中充斥着感发生命的力量,这是他得以获得历代读者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结合晚唐五代的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社会思潮等问题探讨李煜词中的生命意识,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忧患情绪、向往自由的心态、怀疑生命的本质意义并力图超越、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相似文献   
6.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负载着儒家的"君子比德"精神、进取精神、忧患精神,这些积极入世精神是中国世世代代人们灵魂的核心。儒家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引导、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全部的生命力量与热情,去直面人生,参与现实,不懈求索,直到心灵世界的诗意栖居。旅游文学应充分展现出儒家对个人在社会群体、民族国家中作出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忧患情感总的来看,都是当时某些“志士仁人”正直的道德责任感、正叉的人生理想与黑暗腐朽的社会政治相抵牾而闪现的心灵火花,它兼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突破了个人利益的狭隘圈子,而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诗人的忧患情感常常与比较敏锐的政治眼光相交织,从而充当了后代某些重要政治理论的先导;奠定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8.
宁宵宵 《世界博览》2010,(14):50-51
内涝、缺水、污染严重、水价上涨、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天坑”潜伏——在这方面,国外城市的做法让我们汗颜。  相似文献   
9.
自《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便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和平年代的盛世之音,还是战乱时期的伤时之怨,无不表达出这一生命的基本主题:生与死。生存中的离乱、迁谪、流落、失意等诸多不如意不完美,与内心中的焦虑、孤独、寂寞、苦涩等复杂而烦恼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所引发的便是对生存的焦虑忧愁和对逼近死亡的恐惧害怕,尤其以自然灾害频繁和战乱纷争不断的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先民之《诗经》、屈子之《楚辞》,以其思索感受之深,描绘抒写之真,故最能感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封建集权制度的岌岌可危、封建统治阶层的腐朽…  相似文献   
10.
陆机所处时代正值三国末期到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虽出生名门,才俊过人,却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饱经人世艰辛与坎坷。其入洛后创作的诗赋,满含对故土亲友的眷恋、对祖辈的追慕、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生命忧患的哀叹,情感沉重而深切,为世人展现了特殊时期一位文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其自负、伤感、忧思、孤独的种种情绪,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