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不同房颤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以判断NT-proBNP对房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取无房颤及心衰的患者(A组)23例作为对照组,72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B1组)22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共50例,分别分为(B2组)为NYHAⅠ级26例,(B3组)为NYHAⅡ~Ⅳ级24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A组血浆NT-proBNP(7.40±8.8)pg/ml;B1组血浆NT-proBNP(56±9.8)pg/ml;B2组血浆NT-proBNP(335±12.8)pg/ml;B3组血浆NT-proBNP(956±8.8)pg/ml;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5.6±7.2)%,B1组LVEF值(52.7±8.5)%,B2组LVEF值(43.2±8.4)%,B3组LVEF值(34.2±6.1)%,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是判断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SD大鼠房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房颤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大鼠连续给药,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次给药后记录房颤持续时间。寻找能诱发稳定房颤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正常和模型大鼠心房不应期的变化。结果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模型大鼠从第4 d起房颤时间缓慢增长,7 d后趋于稳定。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心房肌ERP显著缩短(59.3 ms±5.8 ms)。结论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混合液连续给予7 d诱导产生的大鼠房颤模型,其电生理学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房颤相似,适用于化合物抗房颤活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纳入19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为脑卒中组(n=39),非脑卒中组(n=159).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在脑卒中组中,有61.5%...  相似文献   
4.
探讨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慢性心衰(CHF)患者房颤、肺动脉高压及预后的关系。选取CHF患者106例(CHF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根据是否伴房颤与肺动脉高压将CHF组分为房颤(AF)亚组与非房颤(AF)亚组、肺动脉高压(PAH)亚组与非肺动脉高压(PAH)亚组。同时对CHF组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例。比较各组NTproBNP、ET-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1)CHF组各级心功能患者NT-proBNP、ET-1水平及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组NT-proBNP、ET-1水平及LVEDD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T-proBNP及ET-1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3)A...  相似文献   
5.
文龙 《科学大观园》2012,(10):80-80
很多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的人易患心脏病和中风。但美国盐湖城山间医疗心脏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含量高于正常值时同样损害心脏。如会加快心脏跳动节律,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伤心""补心"有争议早在2009年,美国海蒂医疗中心的TamiL Bair医生,在2009年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因目前仍然不清,本文对炎症与房颤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将79例PAF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别采用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组Pmax、pd,LAD显著高于B组(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Pmax、Pd、LAD均是PAF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仅pd是PAF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d对PAF有重要预测价值,是PAF的一个无创较特异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曲或 《科技潮》2011,(9):32-33
1999年,马长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房颤导管消融演示活动,时至今日,全国90%作房颤导管消融的术者都按他研究的标准进行。2011年,马长生入选首批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通常与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联 .慢性持续性AF是指AF持续 7d以上 ,不能自动转回窦性节律 ,但经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转回窦性节律者 .持续AF的药物复律 ,一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有专家提出要给每个AF病人有一次复律机会 .我们用顿服单剂量胺碘酮的方法 ,成功转复 6例持续性AF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  象6例持续AF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 4 8±9.6)岁 ;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2例 ,合并高血压 4例 ,合并心力衰竭 5例 .AF病史 <1a ,超声心动图 …  相似文献   
10.
黄红梅 《广东科技》2008,(24):32-32
探讨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ARB)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将7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在复律为窦性后(药物或电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厄贝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24个月共治疗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每月复诊12导联普通心电图。24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共有15例(40%)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而试验组为6例(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可见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复发。这种效果可能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RB)改善心房肌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