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财政陷入窘境。契税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契税制度必然会做出新的调整,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立足于徽州文书契税记载,可以研究抗战时期徽州地区契税的正税率、附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变化情况,发现抗战前、中期各项税率均有所波动,但是波动频率不大,但是到抗战后期,徽州地区契税的各项税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尽管提高契税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抗战时期的财政困境,但是可以说徽州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古为今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特点的阐述,以分析有关现代人对传统人居环境的精神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徽州雕刻艺术嫁接现代人居环境的实例剖解,提出徽州雕刻艺术适宜现代人居环境追寻传统装饰特点的精神需求、古为今用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州的一些卖身契进行个例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人口买卖问题较为普遍,大多底层贫苦的大众通过鬻身的方式来获得必需的生活物质资料,用以缓解一时的生存压力和心灵上的生存紧张。这些鬻身问题的存在,清晰地反映出地域社会的贫苦民众在深陷历史变迁的漩涡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惨淡。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处于皖南的徽州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太平军与清军轮番洗劫之下,徽州俨然成为了人间炼狱.在这次空前的战乱兵燹之中,徽州本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以胡晋柱、黄次荪、汪士铎等为代表的徽州士绅留下的大量笔记、年谱,为后人洞悉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徽州社会的实态提供了依据.不同于以往官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书写,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地方记忆更多依托的是当地士绅的民间书写.而民间书写的最大特色即在于不以官方意识形态来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徽州的前后发展,这样就尽可能地接近了当时的史实.另外,太平天国运动在徽州的发展亦可以看做其兴衰嬗变的地方缩影,它为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浅谈徽州园林——“环翠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宜梅 《工程与建设》2011,25(5):605-606,610
文章透过环翠堂这一徽州版画艺术杰作,对其展示的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主要景点以及不同题材内容的景点进行介绍,更深地认识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及环翠堂园堪称徽州园林文化甚至徽文化的标本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徽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黄山、天目山和白际山脉环绕徽州四周,山脉之间形成休(宁)歙(县)、黟县、祁门等盆地,源于四周山脉的新安江及其众多支流回环全境,形成闭塞而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迁徙地.大量中原人口的迁入,给徽州带来了封建宗法制度,促进了徽州的文风,同时也加剧了徽州的人地矛盾.明清时期的徽商,为徽州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秀丽山水”、“文风昌盛”和“富甲天下”终于成为明清时期徽州古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徐欣  许艳  张丽娜 《工程与建设》2007,21(6):867-868
徽州民居是中国古民居的代表之一.其错落的马头墙,高深的天井院以及细窄的街巷,与绿水青山组成一幅永恒的水墨画,它所带给人们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生态价值应该是予以保护和弘扬的.但今天的人们,却迷失在新旧的交替中.  相似文献   
9.
徽州传统糕点作为徽州的一大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浓郁的徽州乡村民俗文化,是游人在寻梦徽州时带得走的“徽州味”!食品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具有永恒的市场。如何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开发绿色旅游食品,形成特色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群,打造黄山市旅游美食品牌,是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清化镇是明清时期河南著名的商业城镇。利用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碑刻资料,对明清时期清化镇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并尝试对其商业规模进行估算:至明隆庆年间,清化镇的商业已拥有一定规模,估计市场上至少已有五六百家商户,不过,商人实力有限。明末的兵燹天灾给清化镇的商业以沉重打击。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化镇的商业处于恢复和发展之中:商人的实力有所增强,出现了一批商号;商人的经营也逐渐专业化,行业逐渐清晰。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清化镇的商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商号数量明显增加、商业行业增多,并出现了商业行会,商业呈现出繁荣景象。但总体而言,清化镇的商业无论是在规模和程度上均不及赊旗镇、周(家)口、朱仙镇、北舞渡的商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