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拯,这个被称为"包青天"、"黑脸包公",被民间和戏剧舞台神化的人物,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称,无人不赞。说他明察秋毫、料事如神,说他不恋功名、爱民如子,说他不畏权势、刚直不阿,  相似文献   
2.
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史书上称之为旧制、故事或典故等。有些老规矩,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制约了权力的泛滥,宋朝就有这样的老规矩。老规矩之一:官员不入酒肆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还是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据《归田录》记载,宋真宗时代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老家来了  相似文献   
3.
御史巡按制度是明代监察地方的重要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明代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代政治环境的日渐腐败以及巡按御史自身素质的差别,使其在巡按实践中逐渐丧失了澄清吏治、扶政社会的应有功能,从而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4.
江春霖是清末一身正气勇斗权奸的好御史,号称清末第一御史,是颇有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然而,解放以来却几乎无人提及.本文分四部分较全面介绍江春霖当御史的业绩,主要突出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决弹劾庆亲王奕劻和权贵袁世凯,及为民请命的高尚本质,为国为民的可贵情操.  相似文献   
5.
富州和穷州的州官职位出现了空缺,皇帝手上正好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能官,另一个是庸官。满朝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认定,能官会去富州,而庸官会去穷州。道理很浅显,能官大刀阔斧,肯定会将富州治理得更加繁华;庸官碌  相似文献   
6.
7.
汝以朕为可欺乎雍正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力谏不可以,而且还很固执地一连上了三次奏折,最后雍正不耐烦了,在奏折上批道:"你想沽名钓誉,有这三个折子就够  相似文献   
8.
清末湖北孝感屠仁守,是首屈一指的著名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家.但其事迹却湮没无闻,而现有的评价更多误解.现考其行迹,纠正谬评.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御史制度,机构完备、组织严密、权限广泛。御史作为皇帝的代表,直接向皇帝负责,监督并参与中央和地方的司法活动。从根本上来看,它强化了皇帝的绝对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御史凭藉其司法权弹劾时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根据个人喜怒弹劾官员等弊端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
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他非常重要整肃吏治,鉴于明朝官专权祸国的教训,严禁官交接外官,制订了严 惩 贪法令,并沿袭了明代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