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史记》比较句有极比句、差比句、平比句、较比句四大类。每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极比句又可分为肯定极比句(包括"最"字极比句、"至"字极比句、"极"字极比句、"第一""冠"字极比句)、否定极比句(如"莫/无"字极比句)和反问极比句(如"孰"字极比句);差比句又可以分为肯定差比句和否定差比句;平比句又有表示比照、比拟、比喻、等同等小类;较比句又分为泛比句和疑比句两类。《史记》极比句的比较基准因语境自明往往不出现;差比句的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基准和结论项基本俱现;平比句的比较词兼有结论项的功能;较比句的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基准相当于泛比句(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或疑比句的问话部分,而结论项则相当于泛比句(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或疑比句的答话部分。《史记》比较句的汉语史价值表现为,极比句的结论项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差比句结论项可以由数词、量词或数量短语充当,泛比句的"比"是平比句的"比"向差比句的"比"过度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鲁冰 《开封大学学报》2010,24(1):62-63,67
目前,对于中牟方言比较句的描写分析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中牟话里的各种比较句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牟方言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的典范。通过对书中比较句的分析和描写,观察比较句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的典范。通过对书中比较句的分析和描写,观察比较句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