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带钢局部高点卷取起筋的控制方法,利用三维弹塑性变形基本理论,并引入带钢塑性流动因子,建立了弹塑性卷取应力和起筋量模型.基于应力函数假设、S. Timoshenko最小功原理和伽辽金虚位移法建立了起筋带钢的应力场分布和可用于在线计算的起筋临界卷取张力设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高点在径向累积叠加所引起的带钢张力不均匀分布和轴向压应力是导致带钢起筋的主要原因;起筋量随局部高点高度、卷径和卷取张力增加而增大,薄带钢比厚带钢起筋量增幅明显;临界卷取张力随卷径、带钢厚度和局部高点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双辊薄带铸轧技术很可能在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美国纽柯Nucor C项目和澳大利亚BHP与日本IHI合作开发的M项目等为代表的双辊薄带铸轧技术最近的进展情况,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热连轧精轧机组温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际生产数据入手,研究了温度模型设定精度的现状及设定精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消化了原来的温度模型程序并将其移植到微机上.经大量的离线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温度模型改进方案.该改进方案的思路同样适合其他热轧生产线.  相似文献   
4.
热轧层流冷却系统优化与模型参数自适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的不确定性和时变性, 利用系统优化与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控制热输出辊道上带钢温度. 从控制模式、冷却策略、段跟踪和模型的再计算以及学习系数的读取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根据实际工艺状况, 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对层冷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并就组别分类、空冷/水冷系数的回归分析进行了研究. 实践结果表明: 采用这种方法能满足现场需要, 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较高, 基本在-15~15 ℃范围内;控制效果和带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能对复杂多变的热连轧过程进行仿真,应选择模块化的软件平台,从而方便地组合各种控制系统.通过动态仿真,可以研究各种参数变化对于轧制过程的影响.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可以达到灵活、开放和形象的效果.这种方式通用性好、方便、快捷,有利于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它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图像处理软件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检测了生产线上的带钢表面缺陷。为该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表分类器、模糊算法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组合式多级分类器,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当待测材料或有关设备发生变化时,系统可以根据缺陷样本库对分类器进行训练,以适应生产线的相关变化。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适应性及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7.
五机架冷连轧AGC模糊小脑模型学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模糊小脑模型,将模型概念引入到小脑模型中,给出算法,并采用它实现了冷轧轧AGC系统模糊小脑模型学习控制,该控制方法具有快速学习功能,适合实时控制使用。以某厂五机架冷连轧机研究对象,在386/DX计算机上民了稳定态过程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比经典PID控制效果优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用于工业控制。  相似文献   
8.
分布参数模型带钢冷连轧规程优化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参数模型带钢冷连轧规程优化设定黄晓鸣赵圣焱(青岛大学数学系,青岛266071)关键词:分布参数模型;连轧规程优化;轧件参数引言带钢连轧规程优化设定的精度对于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以及生产的安全、工艺控制的精度等均有重大影响.规程优化的主要困难在...  相似文献   
9.
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热轧厂1700热连轧机大生产实测数据,对热轧带钢T52L的最佳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进行研究,优化T52L钢的化学成分,着重分析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性能控制的相关研究,建立T52L钢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铁企业生产中热轧低碳DC04钢出现的色差问题,通过对现场取样分析,明确了造成热轧带钢表面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和边部的氧化铁皮的厚度和结构存在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高温差热分析仪(TGA)和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模拟研究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氧化铁皮微观结构的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先共析Fe3O4优先在原始的Fe3O4层处形核生长,随着温度的降低,开始生成片层状的共析组织Fe3O4+α-Fe,但当冷却速率达到25℃/min时,共析反应被阻止.依据实验结果在生产现场进行工业试制,通过合理的设定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有效地控制氧化铁皮微观组织结构和厚度,基本消除了表面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