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设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市域经济的主体与核心,市镇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市域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促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市域经济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路网建设,扩大信息交流.实行城乡经济联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嵩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镇数量激增,市镇作用由单一的集市性质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功能,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市镇.嵩县市镇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其深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同时也与嵩县知县康基渊发展经济的举措以及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陆游的“镜湖诗”中,关于绍兴地区市镇的描绘比比皆是,对当时市镇的类型、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村社会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反映,这些作品为我们深入认识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形态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呈强势发展,偏居内陆的陕西经济发展则颇为复杂.笔者以明清时期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市镇的数量、分布、存废及开市频率等的考察,略窥这一时期该县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明代绍兴地区市镇的发展概况是市多镇少、出现专业市镇,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层面,其地域分布、基本类型与社会状况各具特色。这一时期绍兴市镇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绍兴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市镇地处龙山县中部,距离县城42公里,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2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652户,总人口5.2万余人,是龙山县面积第二、人口最多的乡镇。近年来,召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按照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要求和标准,紧紧围绕州县安全生产工作要求,从广宣传、强基础、抓重点、严整治、重实效入手,狠抓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9.
十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唐市镇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践中, 广大党员紧密团结,镇、村二级干部做到多一分支持,成为兴镇实干的班子;多一分理解,成为人民满意的班子;多一分合力,成为人民放心的班子。以新的姿态,树立崭新的形象,收到明显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国家政权建设,其行政权力不断向农村下沉。作为江南市镇的中心地之一,民国时期南浔镇保甲制度的重建、乡镇行政机构的健全、农村商绅精英的盲僚化、国家对自治组织的渗透和控制等过程均反映了市镇公共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权建设中的各种权威性影响要素对市镇原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市镇治理结构的转型,体现了国家力图通过整合基层政治来进行政权建设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