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学地质理论中的多元有序地质数据的最优分割方法对工程场地松散岩土层亚层进行了划分。实践证明 ,在土样物理力学性能评价指标选取合理的前提下 ,该方法简单方便 ,行之有效 ,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地质人员开展对土层的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研究机械波的传播,包括力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材料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和地震学,其数学理论都是弹性动力学的波动方程,但处理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将推动波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斜坡变形破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工程建设中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4.
5.
全长锚固锚杆主要用于变形较大的软弱岩体中,以控制岩体的塑性变形。允许一定范围塑性区的存在,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其锚杆长度以不超塑性区为宜。本文分析了全长锚固锚杆——围岩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工程实践较实用的极限设计准则和方法。图3  相似文献   
6.
徐煜亮 《科技信息》2008,(14):71-71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岩土工程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了省道002线分水岭到仲宫段跨越地带地层的时代、岩性,划分了岩、土的工程类别,为道路和桥梁设计、支挡物设置及工程概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前向网络在非均匀介质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技术和计算力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非均匀介质参数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Sigmoid函数,使用前网络能较好实现全局最优逼近,采用有限元法获得神经网络训练所需的样本集,然后通过实测点的位移值用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对非均匀介质进行参数识别,计算机数值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所得结果具有相当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东省淄博市梧台立交桥加筋土挡土墙加固的工程实际,结合理论计算,讨论了高压注浆提高锚固力的原理,提出了局部采用双层钢筋网的喷浆支护方法.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有效地限制了墙体的侧向位移,加固效果良好,适用于失稳挡土墙加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翻斗法自动量水技术和时域反射仪,对"岩土二元结构"小流域降雨过程、流域出口地下裂隙潜流、以及坡地岩土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小流域在前期坡地岩土水分为27.28%(埋深100 cm范围内)的前提下,发生历时122.66h,降雨量193.75mm,平均降雨强度1.58 mm/h的暴雨,在小流域出口处未产生地表径流;但是,地下裂隙潜流对降雨有着明显的响应,起峰和回落过程均较为明显,最大峰值流量达到1370 L/h,是降雨前的21.7倍.这充分说明,小流域坡地特有的岩土二元结构体,特别是其下部风化裂隙岩体具有较强的储、透水性能.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岩土二元结构体"的存在,特别是下部风化裂隙岩体的存在,对缓解洪峰的形成,削减洪峰,降低洪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