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四川和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离子对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6mm i.d.),流动相为CH3CN:0.025mol·L-1(NH4)2SO4:SDS=34:66:0.6(W/W),用20%H2SO4调pH=3.0.同时对样品的提纯条件、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精密度与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产山豆根苦参碱含量为0.305%,广西产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0.210%.  相似文献   
2.
广西山豆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山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1),红车轴草苷(trifolirhizin 2),苷草素(liquiritigenin 3),7,4'-二羟基黄酮(7,4'-di...  相似文献   
3.
几种山豆根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内生菌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然而至今尚未有文献对山豆根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了详细了解山豆根内生菌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山豆根内生菌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及其与宿主互作等方面详述了近期研究进展,并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山豆根内生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HG-ICP-AES法测定山豆根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中药山豆根中砷、锑、铋和锡的方法,对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对还原剂L-半胱胺酸浓度进行了选择.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锑、铋和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0.009、0.003和0.005μg·g-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3%和3%(n=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95%、98%和110%.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为原料,利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山豆根总生物碱,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山豆根总生物碱提取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2B2C3D2,即乙醇浓度为4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16.8537 mg.g-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山豆根后对其水煎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取3批不同产地的山豆根药材,以甘草与山豆根的配伍比例(0∶1、0.5∶1、1∶1、2∶1)分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8 m L/min,柱温35.0℃,测定各组水煎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在10.53~63.18μg/m L、氧化苦参碱在15.05~150.5μg/m L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与山豆根1∶1配伍时,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显著降低(p0.01);甘草与山豆根2∶1配伍时,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倍量甘草配伍山豆根(2∶1)能降低其水煎剂中的氧化苦参碱含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为山豆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的毒性研究 ,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 .其实即便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 ,还是强调“是药三分毒” .种种原因致使信奉“纯中药制作 ,无任何毒副作用”观点的人并非少数 .我们以中药山豆根为例 ,从临床患者与神经影像学改变到大鼠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损害作一介绍 ,证实其对大脑基底神经核和海马的病理改变 ,提示其肯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即自然界一些化学及植物的环境暴露因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同时认为对中药现代化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9.
山豆根属几种植物的植物形态,孢粉学及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在湖北建始县发现的山豆根属一新分类群的分类地位与等级,将其与山豆根和湖北分布的管萼山豆根进行了植物形态、孢粉学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新分类群在以上三方向与其他二种差异明显,初步认为建始山豆根山豆根据的一个新变种E.japonicavar.jianshiensisQ.H.LiuetY.Lei,var,nov,ine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