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单台叠加谱比法,分析了成都台网4个台站的29个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反演得出与各射线路径相对应的Lg尾波Q0值.结果表明:Q0值的分布特征与构造活动性密切相关.在构造活动剧烈的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尤其是在这三大断裂的交汇处,Q0值呈现出相当低的值,约在150~210的范围内.在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随着构造活动的减弱,Q0值有所抬升,约为240~270.在四川盆地的东部,Q0值可达300.在离开断裂区的四川北部,Q0值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对澜沧-耿马大震前后近10年的时间,在大震区域及外围的7个地震台近2000多张地震记录图的尾波进行测量,得出Q值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澜沧、耿马两次大震前有1~3年左右的低Q值异常期;在临近大震前1年左右,Q值处于回升阶段;震后Q值明显增大.并结合澜沧-耿马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试图分析Q值在断层错动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澜沧、耿马7.6、7.2级两次大震是分别孕育的双主震并且可能是澜沧7.6级大震的发生触发了耿马7.2级大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密度减稀等离子体中激光尾场加速电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尾场加速电子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物理前沿研究课题.介绍了激光尾场对电子加速的原理,并给出在等离子体密度绝热减稀条下加速电子的新机制,指出从原理上实现单级GeV量级加速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实验方面的相关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伟民  盛政明 《科学通报》2008,53(12):1370-1374
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 研究了由两反向传播的激光脉冲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向激光尾波场中注入电子的物理过程, 并讨论了两激光脉冲参数对注入电子数目的影响. 通常注入脉冲的强度可以远小于产生尾波场的主脉冲强度. 当注入脉冲为中等强度时, 注入电子数首先随注入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直到注入脉冲宽度达到某个临界值后, 注入电子数饱和. 当减小注入脉冲强度时, 为了产生电子注入, 相应的主脉冲强度应该提高. 此时注入脉冲仅能轻微地影响主脉冲的尾波场, 注入电子数随注入脉冲宽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 直到尾波场能够承受的捕获电子数目极限.  相似文献   
5.
何安  高杰  朱雄伟  李大章 《科学通报》2008,53(20):2435-2441
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器(LWFA, 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or)作为一种新兴的台面型电子加速器, 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 也遇到了注入电子束团的来源、电子束团的俘获、加速电子束团的控制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满足飞秒精度且易于实现的电子注入方法. 光学注入法作为一种可控的内注入法, 充分利用超短超快激光脉冲间相互碰撞后能预加速电子的特点, 以等离子体中的背景电子为电子源, 在等离子体尾波场中实现了对电子束团的有效注入、俘获、加速, 得到了低能散、小发散度、短脉宽的高质量电子束团. 该文简单阐述了LWFA中电子注入所面临的困难和现有的主要注入方法, 综述了光学注入法的整个发展过程及最新研究进展, 并以CPI(colliding pulse injection)为例讨论了如何用哈密顿量来研究LWFA中电子的注入俘获问题, 希望能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08,(7):5-5
《科学通报》2008年53卷12期激光尾波场加速器中反向注入激光脉冲参数对电子注入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由两反向传播的激光脉冲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向激光尾波场中注入电子的物理过程,并讨论了两激光  相似文献   
7.
小应力扰动下岩石弹性波速变化的波形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波速变化能够反映岩石内部结构和应力的变化,成为工程结构监测的重要基础,其关键是实现小应力扰动下的高精度检测。在室内建立一套试验测量系统,对3类岩石的6块样品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同步记录小应力作用下岩石的应变、声发射及超声波波形。分析岩石非均质引起的多次散射波(尾波)特性,利用尾波干涉测量实现波速变化的高精度波形检测,发展小应力扰动下岩石弹性波速变化的检测方法,并对尾波波速随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波干涉测量可以实现小应力扰动下的高精度动态监测,具有对岩体扰动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所提方法应用的条件是介质散射强度高,尾波较为发育,观测系统重复性好;尾波波速随应力的相对变化率dv/v是岩石损伤状态的一种表征,尾波波速变化具有记忆效应;与声发射相比,所提方法稳定,易识别,可用于岩心地应力测试。  相似文献   
8.
李娟 《科学》2009,61(1)
2008年7月10日,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了一项有关圣安德烈斯断层主动源探测的实验结果.恰逢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一些媒体毫不严谨地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将其错误地等同于对地震的预测.笔者曾和该文作者之一钮凤林教授共事过,有机会了解了他们的整个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前兆观测手段,利用高精度的尾波干涉技术从地震数据中观测到了震前地下介质信息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昆虫飞行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洲 《世界科学》2001,(11):38-39
如果你仔细观察果蝇(?)会发现它可以迅速起飞、盘旋、俯冲、急转弯……轻而易举地捕猎食物、躲避追杀:但它是如何进行上述活动的呢?  相似文献   
10.
以连续波核磁共振实验为基础,结合他激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分析研究了示波器上显示的氢核核磁共振信号.结果显示,由于射频振荡电路中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使共振信号与激励信号混频,示波器显示混频中产生的差频信号,实验结果同时解释了振幅衰减频率升高的尾波现象,完善了现有核磁共振边限振荡器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