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玫瑰香葡萄为例,分别用普通培养土、草炭土和柳树皮等三种介质,分A、B、C3组,每组做5个高枝压条袋,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其结果是:用柳树皮为介质者发根早、成苗快、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
从采自于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的扭曲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tortuosum Tix.-Dur中,分离提取得到5个纯化合物,通过综合波谱解析和化学转化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个四萜化合物methyl sarcotortuoate,3个甾醇:1β,3β,5α,6β-四羟基-25-乙酰氧基-麦角甾醇,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25-四醇,23-甲基-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三醇,1个神经酰胺( 2S,3R, 2′S,4E,8E )-Δ4(5),Δ8(9)-鞘氨醇-2′-羟基-十六碳酰胺.  相似文献   
3.
克柳切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他打破了前人只关心政治史的传统,注重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的发展,提出俄国农奴制的起源是农民欠债导致的结果:他认为殖民活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事实;个人、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自然条件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的历史力量,历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推动了俄国历史学的发展,但是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顶芽或腋芽在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3ppm和萘乙酸(NAA)0.5ppm的MS培养基培养30d,长4-6cm,腋芽3-7个。此时,将它们分切成单芽切段,围到添加6-BA2ppm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周期21d,繁殖系数5-8。芽长2-3cm时用添加吲哚丁酸(IBA)1ppm的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培养21d,生根率87%,移载成活率93%。  相似文献   
5.
以硫代乙酰胺(TAA)与Cd2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CdS荧光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强烈的被药物成分柳氮磺吡啶所淬灭,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测定柳氮磺吡啶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2时,对于柳氮磺吡啶的检测下限可达到1×10-7g/mL,线性范围为5.0×10-7g/mL~1.0×10-4g/mL.方法已用于药片中柳氮磺吡啶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桃叶珊瑚甙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桃叶珊瑚甙对化学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桃叶珊瑚甙对组织匀浆、线粒体、微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Fenton反应和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桃叶珊瑚甙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对组织细胞及亚细胞膜性结构的氧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州半岛中晚全新世造礁珊瑚Sr/Ca比值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刚健 《科学通报》2004,49(17):1770-1775
通过分析两个取自雷州半岛南部的全新世珊瑚的高分辨率Sr/Ca比值, 重建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公元489~500年和公元前539~530年)月平均分辨率的表层海水温度记录. 结果显示, 公元前539~530年时段表层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基本相同, 代表相对温暖的气候; 而公元489~500年时段10年平均的冬、夏季SST与现代器测记录相比分别低2.9和1℃, 年均温度低2℃左右, 代表相对寒冷的气候. 这些珊瑚记录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其他地区根据物候及历史记录获得的气候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探秘     
正研究认为,距今约1亿年前,珊瑚曾拯救地球生命于灭绝边缘。那么,在今天,如果地球变暖加剧,珊瑚能再次拯救地球生命吗?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海面闪烁着一片翡翠绿,宛如镶嵌在大海中的一块绿宝石,这就是人们期盼看到的珊瑚礁。海面上的一切是那么宁静,但是,如果潜到水下,就会发现那里可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研究小组对南海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Ti、Al元素在含鸟粪珊瑚砂沉积柱中的含  相似文献   
10.
石珊瑚中的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对全球气候变暖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北部湾涠洲岛的一种属于块状珊瑚的海孔角蜂巢珊瑚(Favites halicora)和一种属于枝状珊瑚的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高温胁迫下(26~34℃) 2种珊瑚共生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共生细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A.cytherea共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温度上升变化显著,Shannon指数由2.20变为4.05,而F.halicora变化幅度较小,在2.69~3.19波动;主导细菌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F.halicora占主导地位的共生细菌为Proteobacteria (29%~73%)、Cyanobacteria (7%~63%)和Bacteroidetes(3%~13%),而A. cytherea为Proteobacteria (49%~90%)、Cyanobacteria (1%~16%)、Bacteroidetes (3%~16%)、Firmicutes (1%~6%)和一个未分类的细菌门unclassified_k_norank(0.6%~21.0%);升温胁迫时,主导细菌的丰度变化存在差别,Bacteroidetes在F.halicora中显著降低,而在A.cytherea中显著升高,unclassified_k_norank在A.cytherea中也显著升高;随着温度升高,2种珊瑚共生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珊瑚中出现潜在致病菌Vibrio的温度不同,F.halicora在34℃胁迫时出现,A.cytherea在30℃和34℃胁迫时均出现。根据上述结果推测,珊瑚共生细菌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块状珊瑚比枝状珊瑚更耐受高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