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用什么人和用好什么人无疑是企业家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有些人有才,但品德不敢恭维;有些人有德,但才能却很平庸;德才兼备的人无疑是企业最理想的员工,可是这些人大都当了老板或被更优秀的企业抢走,是稀缺资源。因此,大部分员工只能从前两种人里选,可是究竟选那种人呢?管理学书籍上告诉企业家要优先选有德的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关键时候,你可能会对有德无能的员工很失望,因为有些工作跟德的关系不大,只要有才就行了,比如企业要与对方谈判,一个有德但口才和脑筋都不行的员工岂能胜任此项工作?现实中,我们看到企业招什么样的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令人头疼的课题。其实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抓小偷     
正~~  相似文献   
3.
恐龙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小行星撞地球,板块移动,还是气候变化?以前人们部认为:小行星撞地球是最靠谱的答案。不过,最近有科学家却发现自己“冤枉”了小行星,他们决定为小行星翻案,洗刷它们多年来的“冤屈”。导致恐龙灭绝的可能另有其人,一起来瞧瞧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干掉当年的地球霸王吧!  相似文献   
4.
谁是小偷     
一家旅馆里,有位女士的钻石项链被偷了,她在接受调查时说:“今天早上有两个人来过我的房间。先是一名服务员,她敲门进来,说给我送早餐,但是我并没有订餐,后来她解释说,她错把我的房间号321看成327了。她走后,又有人敲门,这次进来一个男人,他看见我很惊讶,问我为什么会在他的房间,我们争论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他其实是421的住客,只是走错楼层了。”柯南听完后说:“我知道谁是小偷了。”  相似文献   
5.
游逗俱乐部     
漆黑的夜晚,小偷入室盗窃。由于这家主人外出旅游,小偷大摇大摆地打开灯。他打开抽屉,拿走了女主人的戒指、项链,接着他又从柜子里拿走了许多现金。出门之前,细心的小偷特意把用手摸过的地方全部用手绢仔细擦了一遍。临出门,他又把墙上的电灯开关擦了一遍,这才放心地离开。  相似文献   
6.
小偷躲在哪     
吕传彬 《少儿科技》2014,(10):27-27
<正>乡间气候宜人,周放和李由从城市来这里度假,住在山下的一家旅馆里。这天,周放和李由去河里抓鱼,天快黑时才动身回旅馆。他们走在稻田旁边的小路上,感觉清风徐徐拂到脸上,听着四下的蛙声和虫鸣声,舒适极了。但是由于月光不是很亮,他们渐渐看不清前面的路了。"没关系,我带着手电筒呢。"周放掏出手电筒照路。"你准备得真充分。"李由笑着说。他俩刚到旅馆门口,只见一个很瘦的男人匆匆忙忙跑出来,差点撞到李由,那人却头也不回地跑了。  相似文献   
7.
游逗俱乐部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2,(7):F0003-F0003
头脑大练兵 广场上人来人往,大家都被夏天中午炎热的天气弄得十分烦躁。突然,人群中有个女人叫了起来,原来她的包被小偷偷走了。附近的警察听到声音赶了过来,无奈人太多,小偷早都溜人人海。队长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指着正在给花坛浇花的花匠说:“抓住他,他就是嫌疑犯。”你知道队长是怎样认出小偷的吗?  相似文献   
8.
陈勇 《科学大观园》2012,(21):58-59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和尚们正在吃晚饭。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相似文献   
9.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位老禅师在草地上散步。空着手正要离开的小偷刚跨出门便遇见了仿佛飘然而到的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身上的那件外套脱了拿在手上。小偷见了慈眉善目的老禅师,惊恐得全身发抖。  相似文献   
10.
李新福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55-1457,1461
江苏涟水县刘某追赶捉拿小偷,小偷逃跑中跳河溺水死亡。涟水县检察院以刘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提起公诉,理由之一是刘某不能对小偷紧追不舍。这种司法主张实质就是不许普通公民捉拿犯罪嫌疑人,这不符合我国的法律,也不符合我国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公民的愿望。这是一种缺乏理性,缺乏基本原则,缺乏全面衡量,缺乏对人权相对性认识的非理性主张。这种主张可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降低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