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路仍在前方     
<正>初春时节,在冥冥的规则掌控下,万物竞相萌动。不知不觉之间,时光荏苒,10年的青春年华已经如流水一般无痕流逝。在传播创新思想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坚定的信仰中,我们风雨无阻的跋涉了10年。10年来,我们深深地感悟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3.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现在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为什么"左"的东西能在我们党内根深蒂固地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治腐败必须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部腐败问题现己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既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但最主要是权力监督机制的虚弱。要根治腐败,除了要清除封建思想漉毒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外,关键是要构建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和制衡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内容主要有:限权与制衡、监督与公开、教育与惩处等。  相似文献   
5.
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是民间宗教的两个显著特点.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从分析民间宗教信仰者--农民阶级的文化观念和封建思想入手,列举明清民间宗教各教门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宗教的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度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应编者之约,王立诚先生给我们写了《民国十年日记》简介,全文如下:先父王统照1957年病逝之后,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本秘藏终生,从不示人的日记,纸色发黄,抚之已脆,经过“文革”浩劫,幸未佚失。感谢潍坊学院,将此日记发表在学报上,应蔡万江教授之邀,我写几句话作为狗尾续貂:第一,这是一部纯粹恋爱方面的私人日记,也可以说是先父青年时代的个人隐私。其中“玉妹”所指乃当年诸城同乡隋焕东女士,她是先父中学时代一见钟情的初恋对象。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制度下,两人只能精神上相恋而不能偕百年之好,结局是很悲惨的。据说我的祖母当时有所耳闻,乃命我母孟昭兰女士自济南迁居北京,与先父同住。自兹先父与玉妹往来渐疏,终至分手。后来玉妹又和同乡革命青年路友于氏交往,在路氏影响下赴武汉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不幸路氏在北京和李大钊同志同被张作霖杀害。玉妹经此两度打击郁郁患病,于1929年以30华年逝于北平,葬于翠微山下,与路友于墓遥遥相对。这是一幕人间悲剧。先父在1936年曾作词《月上海棠》,悼念玉妹,词曰:“凌波去后音尘绝,幽香空付柔肠结,几番沉吟,应自悔负心轻别,空相慰,留得梦魂清澈。”第二,请读者一定看到当年的时代背景。民国十年即1921年,正是五四运动以后反封建思想启蒙的时代,《日记》所提到的许多朋友,为宋介(即惟民),张崧午(即张中府)等等均有家庭包办婚姻问题,而受旧礼教、宗教亲情的束缚,难以冲出这个藩蘸。先父也不例外,只有在感情矛盾中自我痛苦。第三,先父记这本日记的时候,才25岁,还是个大学生,学问,思想还不成熟,所以日记中杂有佛家、儒家、道家,甚至基督教的各种思想影响,应该有批判地、有分析地看他这个思想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