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与"心性"的思想来源探究它们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对健身气功这种善行的直觉修养、道德追求、养心寡欲、身心一体进行逻辑分析,认为它的本质是体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的心性修养.  相似文献   
2.
何心隐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平民改革家,他一生“以道济天下”,坚持反专制斗争,积极从事社会改革实践,他的“以学长代君主”、“以师友关系代封建宗法关系”、“以率养实现大同”等主张,体现了平民阶级的平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却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的萌芽,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古人认为,养心有助于保持心理与生理平衡,增进健康,抵抗衰老、延长寿命。我国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养心全生思想,具体表现在恬淡寡欲、豁达开朗、心态平和与知足常乐等方面。这些养生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隋朝开始,中国实行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千年来受此种导向的影响,我国社会逐渐形成了重农轻商、鄙薄科学技术的风气。加上儒、释、道三教长期据有的精神统治地位,三教都提倡过分的节欲观,如"灭人欲,存天理"、"四大皆空"、"清心寡欲"等,社会的生产维持在生存极限上,生产力的发展甚为缓慢,使中国成  相似文献   
5.
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养心莫善于寡欲”的荣辱观教育方法。他所说的“尽心”、“知性”、“存心”、“养性”等,都可以视为其“养心”的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及其结果。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必要借鉴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的荣誉观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