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理州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火葬墓地现墓地保存有火葬墓1000多冢,梵文碑100多通,梵文经幢7座,是迄今在云南省境内发现保存梵文碑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多彩的火葬墓群。本文对该墓葬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理祥云的水目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理历史上是佛教胜地。学界时大理佛教的传播有诸多说法,本文从水 目山的部分古碑刻记载进行考释,提出了佛教于中唐传入大理,早先传入的是汉地密宗等论点。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的术士、是"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擂鼓台三窟是龙门石窟武周时代一组重要的佛教造像遗迹。这篇考察报告对这一组石窟造像及其附属文物进行了系统地题材报导,从而指明这一文化遗存在中国政教史研究中所具有的典型材料价值:佛教,禅、密二宗在武则天时期的洛阳曾已得到长足地发展,这一历史过程的物质遗存已构成了龙门地区形胜一方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XD1改性环氧胶粘剂与XD2石质保护剂对康代密宗的两尊不动明王石佛像进行了胶粘修复与保护,使其参加了中国的日本东京、神户、名古屋、福冈等城市举办的“武则天和她的时代文物展”,时间约1年左右,回国后一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展出。3年多来,该石像经过各种条件的考验,至今保护完好,达到了预期的胶粘修复与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元代蒙古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封萨迦派高僧为帝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畏兀儿人亦接受了藏传佛教,用回鹘文翻译了许多藏文佛典,将畏兀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境界。虽然藏传佛教传入畏兀儿人的时间较短,却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对畏兀儿的宗教典籍、语言文字、密宗真言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诏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阿吒力教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密宗教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20世纪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多。对阿吒力教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以便大家更全面地认识阿吒力教研究现状,并开创性地搞好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的密宗造像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美术史及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通过对藏传佛教密宗部造像艺术的系统、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在保留了古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风格深刻影响的基础上与藏民族自身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民族美术样式。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原型问题,20世纪初胡适,钢和秦提出哈努曼说,鲁迅提出巫支祈说,长时期争讼未决,这篇论文总结80年学术公案,详考宗教史实,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既有古印度婆罗门教原型,亦有密宗,道教,儒家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