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41篇
教育与普及   3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8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841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绘画艺术历经千年演变,在思想和技法上已各成体系,分别代表各自民族文化的审美主张,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文章结合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审美意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9世纪中国画家郭熙和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艺术成就,分析中西方绘画所采用的不同透视观察方法,研究中西方艺术家在世界观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别,阐释中西方艺术品鉴标准。客观理解中西文化艺术差异,对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野亭研究     
主持人语:"珠山八友"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和瓷艺装饰与瓷画并存的审美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本期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汪野亭同邓碧珊及程意亭在瓷绘创作方面的审美异同。一篇通过对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他们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5,(5):55-57
技巧是一切舞蹈训练的基础,具有舞蹈的一般性和共性特点。中国古典舞学科包含了广义上舞蹈学习必备的技巧共性特点,也体现了自身的个性特点。文章通过探讨技巧在中国古典舞中所起到的作用,使舞者通过掌握技巧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重点研究了技巧的种类,研究跳、转、翻等技巧的特点,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以及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并以古典舞蹈为例,分析中国古典舞技巧在舞蹈内容、情感表达以及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相似文献   
5.
小说《认罪书》是著名青年作家乔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坚定和成熟:注重开掘非常情境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塑造与人们阅读习惯迥异的人物性格,大胆地用一些偶然的故事和戏剧性的情节进行描写。结构上敢于打破常规,采用了"编者按""编者注""碎片"和正文(第一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调整读者阅读情趣的过程中,造成一种灵动而摇曳多姿的艺术美感。作品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觉,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一步步揭开作品中扑朔迷离的谜团。小说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费尽心机:它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群沉沦与救赎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又存在矛盾波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结,折射出具有未来向度的审美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提出"人生艺术化",并指诗之美在情趣饱和的意象。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但有人情趣丰富,有人情趣干枯。在情与理孰轻孰重的论辩中,朱光潜认为纯任理智的生活,趣味剥削无余,且道德亦流为下品,"人生应有若干喜剧才行"是他的回答。艺术貌似无所为,却弥补了道德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美的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旅途中,教师首先要坚持新课改精神的大方向,然后将研究得出的艺术真正应用在教学中。本篇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具体探讨新课改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李旭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陈海燕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74-174,169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阐述了文学世界里的审美之路一般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即发掘形象美、体会意境美、感知色彩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