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知识》2008,(20):71-71
辛普森的洛杉矶杀妻案让我们记忆犹新。1995年10月3日,这个持续474天的“世纪性审判”最终让他无罪释放。当法庭宣布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时,这位美国前橄榄球明星笑容满面地与他的律师们拥抱。可是,冤报终有时。13年后的10月3日,辛普森栽了——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县地区法院判处辛普森持械抢劫等罪名成立,61岁的他可能要在狱中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2.
张唯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98-101
问句是法庭会话的基础和特征。通过对三场典型法庭审判中的问句进行定性的分析,归纳出问句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揭示出法庭会话这一法律诉讼文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发轫于日本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并非传统行政法学虚构的神话,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范畴。公定力意指除自始无效外,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获得有效推定的作用力。行政瑕疵的不可避免性、行政纠纷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纠纷解决的非合意性构成了行政行为公定力存在的社会基础;社会成员的秩序需求则是公定力存在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具有对世性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公定力对不同的对象具有各不相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现行的申请再审制度吸收了国外再审之诉的某些规定,明确地将申请再审权具体化为诉讼权利,完善了再审的法律机制。但我国目前的申请再审仍混杂了审判监督程序的因素,呈现了极强的国家干预。应对市场经济对诉权的需求,应吸收外国再审之诉的规定,从而完善我国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新闻赋予了公民更多的表达与批评等权利。与此同时,因缺乏规制,公民新闻肆意、过度地使用新闻自由,导致危害层出不穷。所以,公民新闻需要在新闻自由和社会规制的平衡中健康发展,以遵守法律为前提,根据新媒体特点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基本媒介素养,并且以技术管理作为保护盾。  相似文献   
6.
从越轨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审判行为瑕疵即指法官在审判中实施的越轨行为,其控制机制不外乎制裁、奖励和内化三种类型。然而,这三者皆有局限性,在实践中须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对审判行为瑕疵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不仅仅是改革司法,也是政治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这一路径来审视近年来司法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无论是宏观层面抑或技术层面的许多改革措施和主张,可还原其表象背后隐藏的底色。特别是审判中心主义的提出,必须坚持监督制衡的原则,这不但是确保司法公正这一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也是当下特定政治和法律语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关注司法机关对一些社会影响力较大案件的审判活动,本身就是法制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它保障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与透明性,有效地防止司法腐败及暗箱操作的发生.然而,过度与不合适宜的报道与宣传也有其负面效应发酵的一面,如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加以引导,就很有可能损害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从而滑向众口铄金的泥淖,这是司法独立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我国施行已两年有余,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司法执行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出台了相应的细则以及司法解释辅助法律的执行.对证人出庭作证的难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机制,首先需要明晰证人证言采信及出庭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健全证人权益保护和补偿机制,同时要完善司...  相似文献   
10.
《审判的艺术》不是审判的技巧之学,而是一部真正的法哲学著作,因为它采取了法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凝结了法哲学的批判性品格,体现了对法律问题的哲学答复的论证风格。作为本书的编辑,刚接到书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审判能否达到艺术的境界?审判能否给人一种审美的体验?阅读完毕,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具体、明确和肯定的答案,对于“审判艺术性”的认识也有一种冲破藩篱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