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科学的规制和有序的实践,确立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彰显以人为本的生态实然。"十三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面临着腐败、贫富差距、制度外政治参与、借鉴西方民主等现实难题。"十三五"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民主制度与民主生活的有机互动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其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论上可以把教育目的分为‘实然’教育目的与‘应然’教育目的。”①前者是指教育过程当事人在参与直接教育过程所持的目的;后者是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往往指当时法定文献规定的教育目的。要保持教育的方向,关键在于实现“应然”教育目的到“实然”教育目的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以“哲学是什么”为核心的元哲学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理论活动的轴心,马克思是通过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而进入哲学殿堂并登上理论的峰顶的。马克思力求通过对哲学自身的追问与反思、通过揭示哲学的实然形态和应然形态的巨大反差。借助于揭示“哲学不是什么”来界定“哲学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有关元哲学问题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和哲学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教科研管理中存在六种实然状态,即:干部年轻化、履职趋同化、形式多样化、驱动利益化、成果差异化、教科研"伪"化;而在学校发展中,教科研本应有所作为,即:以机制创新策动教科研品质的持续提升,以教科研促进学校发展规划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网络言论自由在监督公共权力、约束私人行为、汇集社情民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网络言论自由也存在损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生活安定权等实然弊端.推行信息公开、健全财产公示制度、依法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言论自由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飒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2):81-82,86
人的本性包括实然与应然两方面,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引导人性的健康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也应包括实然与应然两方面,同时,教育对经济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的经济负面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必须进行人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应运用辩证的方法.从应然与实然、目的与手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角度理解"以人为本".从应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普遍价值取向,从实然性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又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教育管理模式不仅要研究教育组织内部的教育管理活动,而且更应该注重对外部环境的研究.从介绍当代西方的六种教育管理模式入手,论证了外部环境在研究西方教育管理模式中的独特意义,并重点分析了当代西方六种教育管理模式对外部环境的不同认识,从而对外部环境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人工智能强势介入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和家庭生活的迅猛态势,大家对机器思维的智能化、拟人化隐忧也在日渐加重。由于机器思维具有"自主思维"的能力,可以自主进行"趋利避害"的行为选择。所以,我们无法设计它的"应然性",也无法控制它的"实然性"。那么,我们创造的这种人工智能将会"奴役"我们这些创造者,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存在。为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必须坚守AI领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必须有AI研究的禁区和红线,如非类人的人工智能、非逻辑的情感机器人和人机一体发展等,要保证这些红线不被突破,AI行业的自律约定和国际标准的他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于死刑的存废,应该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应然性看,死刑并不能有效预防犯罪,同时,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满足民众的报应情感,更要改造罪犯,使之回归社会,因此,死刑没有存在的必要,应予废除;从实然性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我国死刑废除的司法实践,因此,就我国现行死刑制度而言,应予保留,但应当严格限制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