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尔茨 《科学》1995,47(2):41-45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首相、议员多次参拜供奉包话二战战犯在内的靖国神社牌位的事件,造成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其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有:日本特殊的文化,日本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新国家主义思潮抬头。日本只有彻底的反省和承担二战责任,才能建立一种正常、健康、向上的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和亚洲各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是对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反动。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文化观,它有其片面性和偏激性,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文化观的“格式塔”转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化对我国主流文化思潮有着强势影响,我国主流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往中走出了由主动到被动的路子。实现文明对话基础上的文化共融是世界文化历史发展的趋势,我国主流文化思潮肩负着实现文化共融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我国构筑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在20世纪40年代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人类思想史中第一次正面地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的批判。他采取了一条清晰的批判路径,从多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方法滥用的危害,从而揭示出科学主义思潮暗含的诸多危险,如将导致人们对计划的渴望,以及极权社会的出现,进而批判了科学主义的狂妄和人类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三个倡导"应该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以"三个倡导"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政策策略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保证社会阶层利益和谐;继续扩大开放,端正扬弃态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课程。社会思潮与思政课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在碰撞、互动、借鉴中推动自身发展;同时两者又相互对立,社会思潮的消极因素消解思政课的育人成效。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社会思潮缺乏深入了解,难以系统讲授社会思潮内容,加之引领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滞后、手段单一,导致思政课对社会思潮引领力不足。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研究并积极回应社会思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8.
张辉 《甘肃科技》2006,22(6):130-131
别墅以其规模小变化多,成为最能反应建筑思潮的建筑类型。然而,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别墅空间的高效组织、各个功能空间的顺畅联系,以及各空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合理性等,都依赖于别墅空间的完善组织。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思潮中的科学实践哲学:进路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强调认识论与经验科学之间的连续性,在个体与社会认知维度之后,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也正是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通过实践透视丰富的科学活动。而面对自然主义的规范性问题,目前的科学实践哲学则强于解构而疏于建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