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榛子花粉形态变异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对榛子花粉形态指标与气候因子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花粉形态指标中,萌发孔数与年相对湿度呈极紧密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紧密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极轴长/赤轴长、最短的萌发孔间距离/所对的赤轴长与年日照时间呈紧密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萌发孔直径与年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测量和分析了几种中长涤粘机织物在相近厚度不同透气量以及相近透气量不同厚度情况下的透湿情况.研究发现,在微风环境里,相近厚度织物的透湿量随着其透气量的增大有减小趋势.由此得出一个假设,毛细管吸附作用在织物的透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透气量太大时单位面积内的毛细孔数减少,对水分子的吸附量小,所以吸湿量小.因此,织物的透湿过程描述为导湿则更加确切.另外,在透气量相近时,透湿量随厚度增加而略有减小,主要原因是由于织物微孔中纤维材料的表面积很大,水分子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吸附力,从而使得较厚的织物的导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添加SiO2的PU/溶剂铸膜液体系,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制备了性能较好的PU杂化膜,测试了膜试样的水通量,并利用SEM观察了膜试样表面的微孔形态结构,使用分形数学方法时PU杂化膜表面的微孔结构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SiO2在PU杂化膜体系中的骨架材料作用明显,并且随着体系中SiO2用量的增加,分形维数变小,提高了膜表面微孔的分布均匀性;同时,增加了PU杂化膜的微孔数量、微孔之间的连通性及PU杂化膜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微机选配机械分度头中分度盘孔圈孔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并有计算例题。这种微机算法具有精度高、解答多、速度快、时间省以及便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液相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去胶聚丙烯腈炭纤维(PAN-CF)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硝酸液相氧化处理,采用N2等温(77.35K)吸附及SEM观察的方法,分析氧化处理对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会使纤维表面产生大量的孔洞,增加BET比表面积和BJH累积孔体积,提高表面吸附能力;在氧化初期,伴随着纤维表面大量活化点的迅速氧化,纤维表面微孔、中孔数量、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迅速增加,使纤维表面吸附能力大大增强,但在氧化5min以后,由于纤维表面尖锐突起处发生氧化,从而减少了纤维表面微孔,比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降低,表面吸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