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德政观可以用"仁礼同构"来概括,孔子努力身体力行并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德行派弟子如颜渊看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一差异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文章以介绍孔子的和谐思想为切入点,进而说明其对维护当今社会秩序的启示。孔子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突出指出其中“义利观”、“尊尊”、“仁政”等观点对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孔子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对待孔子的和谐思想应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其扬弃,从而使孔子的和谐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孔子的文献典籍编纂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孔子编纂文献典籍的动因、思想特点、显著成果和宝贵精神,阐述了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关注着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5.
6.
重读《论语》重识孔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关龙 《科学》2005,57(5):38-39
两千多年来,注释《论语》的有两千多家,研究孔子人生观、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经济观、艺术观的著述则数以万计。然而,对孔子的自然观的研究几为空白。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圣人。今天,重读《论语》,研究孔子的自然观,可以发现历代留存人们心目中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假孔子或是半真半假的孔子。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重评孔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孔子伦理政治哲学几方面思想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其思想的主要内涵,指明其思想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孔子伦理政治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儒家系统的伦理政治哲学基础,对我国伦理政治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德源远流长,它的理论源头可以上溯到中华远古时代的早期明;而其直接理论源头,则是对儒家所推崇的《六经》中的精神明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六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部古代经籍。《六经》虽非孔子所作,但孔子确实对《六经》的整理完善作出过重大贡献。孔子正是在整理《六经》的过程中,吸取了《六经》中的道德思想萌芽,终于建构成博大精深的儒家道德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9.
唐诗与家学     
李凡路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1):46-47,65
家学属于私学教育的范畴。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代家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型教育和应试型教育。唐代家学是唐诗传播的一种内在机制,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家学中的应试教育更注重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与“词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诗歌创作的后备力量,这是促成唐诗创作繁荣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唐代私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私学的发展基本沿袭传统,汉魏以来大规模经学私人讲学仍较兴盛;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传统的经学私人讲学走向衰落,蒙学性质的私塾得到较快发展;安史之乱后至唐亡,读书山林寺院蔚然成风,隐居读书成为这一阶段私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此外,家族学院的兴盛也是这一时期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