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孔子的德政观可以用"仁礼同构"来概括,孔子努力身体力行并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德行派弟子如颜渊看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一差异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孔子开创了儒家的“仁”学,从而奠定了儒家基本价值取向。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即“物之人”“兽之人”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人的状态,人的存在是经由“生存”“认知”“自觉”不同内容组成,而“仁”的最终价值落脚于人的自觉的价值实现上。人的自觉包含有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清醒认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反思,不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思,也包括对于人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文章以介绍孔子的和谐思想为切入点,进而说明其对维护当今社会秩序的启示。孔子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突出指出其中“义利观”、“尊尊”、“仁政”等观点对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孔子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对待孔子的和谐思想应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其扬弃,从而使孔子的和谐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孔子的文献典籍编纂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孔子编纂文献典籍的动因、思想特点、显著成果和宝贵精神,阐述了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关注着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6.
7.
重读《论语》重识孔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关龙 《科学》2005,57(5):38-39
两千多年来,注释《论语》的有两千多家,研究孔子人生观、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经济观、艺术观的著述则数以万计。然而,对孔子的自然观的研究几为空白。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圣人。今天,重读《论语》,研究孔子的自然观,可以发现历代留存人们心目中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假孔子或是半真半假的孔子。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重评孔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孔子伦理政治哲学几方面思想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其思想的主要内涵,指明其思想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孔子伦理政治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儒家系统的伦理政治哲学基础,对我国伦理政治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源远流长,它的理论源头可以上溯到中华远古时代的早期明;而其直接理论源头,则是对儒家所推崇的《六经》中的精神明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六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部古代经籍。《六经》虽非孔子所作,但孔子确实对《六经》的整理完善作出过重大贡献。孔子正是在整理《六经》的过程中,吸取了《六经》中的道德思想萌芽,终于建构成博大精深的儒家道德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的“国学”研究中,关于孔子儒学“超阶级”的观点甚为流行。但这在理论上、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其一,“超阶级”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原理;其二,“超阶级”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阶级性的基本观点;其三,“超阶级”说不符合孔子儒家学说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