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八旗子弟书《思凡》《僧尼会》和冯至的诗歌《帷幔》《寺门之前》,都是以寺院中的僧人和尼姑的情感世界作为抒写对象的,都写出了僧尼生活的清苦孤寂,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写于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承载的是世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简单向往,而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则是诗人对生命痛苦本质的追问。所以,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泼辣而大胆,五四后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却感伤而凄楚。  相似文献   
2.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清代满族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是中国鼓词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它是以清代"旗人"阶层为社会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曲艺。《清代八旗子弟书总目提要》,是在对清代八旗子弟书进行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清代鼓词类书目提要,是目前国内第一部较为完整著录子弟书曲目和详尽内容提要的一部索引性工具书和子弟书目录学专著。本文通过介绍评述它的著录内容、编撰过程以及学术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客观展现这部反映最新子弟书研究成果的目录著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3.
顾琳的《书词绪论》是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研究子弟书的专著。重心是以说书三昧告人,主要谈论子弟书的演唱问题。但顾琳在细论当中突出谈了子弟书的规范和定位,超出了谈说书的本义,其将子弟书作为八旗子弟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特质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长生殿》子弟书"取材于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与《长生殿》传奇以表现"真情"为主旨不同,"《长生殿》子弟书"表现了人生的失意,反映了社会地位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旗人群体在八旗制度逐渐衰亡的历史背景下对人生悲凉的体认,这在"《长生殿》子弟书"的取材与其中所体现的繁华易逝的悲剧意识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韩小窗是清代末年的子弟书作家.他的创作在全都《红搂梦》子弟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铺排张扬的心理描写和浓厚的抒情性,是韩小窗《红搂梦》子弟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子弟书是清代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满族说唱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及衰微直接受到清代八旗制度的影响。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将有助于研究满族文学独特的民族性。本文主要从子弟书与八旗制度的关系、子弟书的思想内容入手,揭示子弟书中蕴含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子弟书和岔曲是北京地区的两种韵文.它们诞生于清代中叶并流传至今.它们是珍贵的满汉民族文化遗产,兼有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特性.它们是北京民间文学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清代八旗子弟书《思凡》《僧尼会》和冯至的诗歌《帷幔》《寺门之前》,都是以寺院中的僧人和尼姑的情感世界作为抒写对象的,都写出了僧尼生活的清苦孤寂,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写于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承载的是世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简单向往,而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则是诗人对生命痛苦本质的追问。所以,清代的子弟书《思凡》《僧尼会》泼辣而大胆,五四后冯至的《帷幔》《寺门之前》却感伤而凄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