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堤防填筑采用《土工试验规程》中严格规定的“环刀”取样法(对粘土料)或灌水法(对砂砾料),需要较长时间(约两小时),资料汇总至监理签证又需要1-2小时,以至于按正规的方法完成上述四道质检程序最少需要3个小时,经常是4-5个小时。对于一个单元一种填筑料从填筑一层直至压卖完毕只需要4-6小时,而质检验收需要3-4小时,施工被迫中断,这样就造成要求高强度施工与质量检查验收占据很长时间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对该矛盾提出一点浅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加格达奇水文站历年右滩地实测资料,点绘嫩江水系、甘河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经分析后确定一条历年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确保发生大洪水、特大洪水时,在因某种原因不能测到滩地流量时,用来满足滩地推求流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嫩江沿岸采用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特点,为充分利用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总量控制的原则为指导,建立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预测不同流量和不同排污情况下的水质,确定不同流量下给定水质目标的临界距离和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提出了治理黄河泥沙的新举措——小北干流放淤,分析了小北干流放淤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小北干流放淤对黄河治理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莲基 《甘肃科技》2006,22(7):144-146
介绍振冲防渗板墙应用在大堤防渗工程中的施工方法,论述其基本原理、施工工艺过程及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霍建涛  黄曰祥 《科技信息》2011,(31):I0152-I0152
作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介绍了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举例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中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顽强的微生物可以在几千米深的地下水中生存,看来这就是很深的地方了。其实,这也不过是地球的表皮。如果拿地球比作一个苹果,那么,这点厚度还比不上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相似文献   
8.
以茂名市茂港区城区防洪工程施工实践为背景,介绍了松木桩在淤泥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松木桩施工的工艺控制流程以及处理软基的效果评价。实践表明松木桩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造价低、工期短、能因地制宜等独特的优势,处理后的地基具有总沉降量小、能促进强度增长、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对淮河流域造成灾难性损失,因此,国家决定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治淮。城西湖退堤工程就是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除险加固项目之一。该工程于1992年6月开工,1998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00年11月14日通过竣工验收。我做为水利基层单位的技术干部,有幸参加了该工程的全过程建设,现将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感想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凯 《科技咨询导报》2012,(34):106-106
该文阐述了堤防险工工程设计的平面布置形式、设计治导原则,治理方法等,仅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借鉴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