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1985-2000年间4个时期土地利用变 化资料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沙漠化过程影响的权重值;并利用倪晋仁等人提出的相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来定量反映针对该地区沙漠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针的变化,评价沙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为区域发展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此方法在奈曼旗的应用表明,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结构计算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与遥感监测所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由此所得到的沙漠化动态评估结论与实际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较之其他方法更加省时省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势和植被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状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该地区沙漠化的严重现状,用累加效应的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因子,以奈曼旗为例具体地进行了说明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沙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TM、E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得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各类景观的基础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奈曼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的景观格局及其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奈曼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后,其景观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耕地景观和沙地景观面积明显减少,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优势度提高,破碎度下降;景观结构逐渐向均质、稳定的方向发展。而且其破碎度降低,使得一些景观类型得以连通.物种生境逐渐好转,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