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脉冲电磁场分别对生活污水和纯种大肠埃希氏菌液进行电磁处理 ,研究其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及机理 .实验表明电磁脉冲对生活污水及纯种菌液中的细菌都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停留时间、水流速度、线圈绕组、输出功率、脉冲频率对脉冲磁场的杀菌效果具有影响作用 ,在停留时间 1 2h ,输出功率 4 6 8W ,脉冲频率 6 5kHz ,水流速度 0 .3m s时 ,生活污水的细菌总数从 3.9× 1 0 7个 mL下降到 1 .5× 1 0 2 个 mL ,存活率达 1 0 - 5;大肠杆菌数从 2 .4× 1 0 6 个 mL下降到 3.6× 1 0 2 个 mL ,存活率为 1 0 - 4.在此条件下 ,四种质量浓度的纯种大肠埃希氏菌液经电磁处理后 ,其细菌的存活率均在 1 0 - 3~ 1 0 - 5.细菌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电磁作用使细胞表面产生凹陷 ,孔洞 ,细胞质溶出现象 ,从而证实了感应电流杀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的含量以及联用不同浓度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对CPFX抑制E.coli效果的影响,探讨了MOS增敏CP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在菌液中加入CP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S,37℃培养150 min,观察抑菌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E.coli体内CPFX的含量,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coli体内CPFX的荧光强度进行验证.还考察了Ca2+对MOS增敏CPFX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PFX与高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低;与较低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高,与其抑菌实验联用MOS高浓度时拮抗,低浓度时增敏的结果一致.Ca2+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浓度MOS与CPFX的拮抗作用.该研究可为新型抗菌增效剂的开发和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确Aquaporin基因各亚型(aqps)mRNA在成人大肠黏膜的表达,探讨aqps 在正常大肠生理中的作用.以RT-PCR方法分别检测左半结肠、右半结肠黏膜各10例标本中1~9共9个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示aqp6在左、右半结肠均未见有表达,1、2、3、4、5、7、8、9mRNA在左右半结肠黏膜均有表达,aqp9在左半结肠表达更丰富.结论:成人大肠黏膜中多种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提示aqps尤其aqp9与大肠的水分吸收、黏液分泌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全麻高频通气麻醉的优点及显微喉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采用全麻高频通气麻醉下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400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00例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声带损伤小,术后嗓音恢复快。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全麻高频通气安全性好,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操作简便,疗效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状况及其耐药性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初筛和确证实验 ,对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的检测 ;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 7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阳性 11株 ,占 15 .7% ;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舒普深、头孢西丁、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为 10 0 %、90 .9%、81.8%、72 .7%、72 .7%。结论 :本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尚好 ;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舒普深、头孢西丁、丁胺卡那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大肠埃希菌致家兔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验证其症候.方法:14只家兔,模型组8只,对照组6只,模型组采用大肠埃希菌小脑延髓池注射法造模,对照组正常饮食和环境条件,两组连续测量体温、对照观察症候表现.结果:造模后体温迅速上升,约2h达高峰,高热持续约7h,9h后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发热过程中出现精神、活动量、发热寒战、被毛、呼吸频率、心跳、耳及耳部血管、眼、鼻、舌、进食进水量、尿色与气味、粪便颜色与软硬度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个别还出现打喷嚏、抽动、鼻尖湿润等症候.其体温上升期的症候符合蒙医疫因性温病未熟热期表现,高热平台期症候符合蒙医疫因性温病成熟热期表现.结论:大肠埃希菌致家兔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符合蒙医疫因性温病病机变化特点,可作为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相关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5例朱鹮标本材料做了比较解剖。结果:小肠是消化管道中的最长者,平均长度约为体长的175倍;回肠、盲肠缩短;1岁以上个体小肠和大肠外径最大绝对值均小于十二指肠;食管较细,管壁较薄.不宜吞食体积较大或坚硬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探讨减少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采用高频电切术的196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防治等方式防治并发症,对照组采用普通对症处理方式进行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2例(2.04%)出现轻微腹痛,1例(1.02%)发生延迟性出血,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有5例(5.10%)出现腹痛症状,6例(6.12%)发生延迟性出血.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切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具有安全、有效、创面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积极有效的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可以避免外科剖腹手术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通过腐蚀形貌观测、腐蚀产物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研究了再生水中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oil)对QT500-7球墨铸铁腐蚀行为的影响.失重腐蚀试验表明:含菌体系中铸铁的失重腐蚀速率高于无菌体系,并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含菌体系与无菌体系腐蚀速率的比值持续增大,说明E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