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目前国内CBA篮球联赛中出现的外援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外援的引进对于国内篮球运动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如提高了CBA联赛的知名度等,又有消极影响,如不利于本土球员的成长等.此外,外援的问题还存在于俱乐部的管理方面以及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解放东北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争取外援的政策。经过努力,得到苏联和朝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援助。这一正确的策略的实施,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于博远  折娜 《科技信息》2009,(16):206-2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6-2007CBA职业联赛第一阶段的11轮88场常规赛中,平均每场出场时间达到20分钟(含20分钟)以上的国内优秀运动员同外援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出场时间和得分、投篮、篮板球等诸多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目前外援在CBA中的重要性,外援作为CBA舞台上的主力军,在各项技术指标上面都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更高的能力,旨在找出国内球员同外援之间的差距,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解放东北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争取外援的政策。经过努力,得到苏联和朝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援助。这一正确的策略的实施,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CBA职业联赛发展的15年,从最初的95—96赛季的首位外援加盟到2010—2011赛季的每队至少允许注册的两名外籍球员。CBA外援在比赛中逐渐由开始的无足轻重到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CBA各支球队依靠外援提升自身实力,CBA外援对联赛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CBA联赛发展15年以来的外援事件,探究CBA发展15年以来外援政策对联赛发展的影响,为CBA外援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系统中,企业创新网络机制重视自主研发与外援创新相结合,生产与培训一体化,市场开发、风险评估、质量控制与商业反哺相结合。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始于应用情境,形成绩效、利润、质量、问责相统一的生产环路,创新成果在更广泛的领域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着主导作用。以技术驱动的企业创新网络模式与基于工作场所和商业运营的知识生产模式相契合,有利于科学内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中没有取得人们期望的成绩,整体水平下滑。其中,后卫能力的欠缺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要在以后的国际大赛中实现突破,培养优秀后卫队员已是"燃眉之急"。CBA作为当今国内篮坛最高水平的联赛,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篮球训练理念,汇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后卫球员,而且还聘请了国外优秀的篮球后卫外援参加比赛,很好地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篮球后卫的风格,使其与国内的优秀后卫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该文在结合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2013~2014年度CBA总决赛后卫外援进攻特征分析,将两支强队优秀后卫外援进行研究比较,对北京金隅队后卫外援斯蒂芬·马布里和新疆广汇队后卫外援莱斯特·哈德森在比赛中进攻特征展开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赛事观众上座率和电视收视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优秀外援的人格魅力、技战术水平等是观众最大的看点;(2)赛事的可观赏程度和悬念能够满足观众精神上的需求;(3)观众不同类型的动机满足心理上的需要;(4)CBA赛事品牌因扩大获得了观众的认同感.提出发展市场化、注重赛事的基础性设计、由“管制”到服务等对策提高观众上座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结合山东男篮及CBA其他球队主要外援的技术统计,主要从外援的各项技术方面做了分析,不仅同国内其它球队的主要外援在技术上做了横向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外援对山东男篮的影响.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山东男篮下一步在引进外援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