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宋代551首《满江红》的平仄和用韵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后认为,《满江红》的句法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富于变化;《满江红》既可以用来表达缠绵怨抑的情感,又可以抒发豪壮情怀,而“清新绵邈”才是《满江红》的本色特征;词的声情与词的内容关系密切,词的内容影响了词的歌唱方式和声情特色。  相似文献   
2.
袁克文最擅长的词牌为《浣溪沙》《蝶恋花》和《踏莎行》。这些作品声情谐美,七言感伤流便,四言雍容华贵,声音节奏与内容相得益彰,凸显了袁克文的风格。《洹上词》以北宋小令和晚唐诗为主要文学资源,以保守唯美的方式,沟通了古典传统与现代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声乐的韵味美是构筑在两大基本美学思想之上的,即语言的表现和曲情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内在的“风骨”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上,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声情并茂上。只有声情和谐、声情并茂,才是诗歌音乐美的最高境界,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最完善的。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诸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的韵味美是构筑在两大基本美学思想之上的,即语言的表现和曲情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内在的“风骨”之美。  相似文献   
6.
词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诗、曲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主要文学成就。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词也就是应有之意了。通过《生查子》这一词调在唐宋时期意象、题材与声情的演变来发掘词的文学内涵,以求能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行香子》是宋代以来较为流行的一个词调,其来源与佛教关系密切。《行香子》的声调体现出明快深高且悠扬流美的特点,而后则演变成了健捷激袅的声情特征。《行香子》的格式多样,每片结句通常以一仄声字领三个三言对句,颇具特色。在创作流变中,该调的题材内容不断扩大,且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写作类型。苏轼首次以此调述怀,奠定了《行香子》适合写人生功业之感、抒逍遥闲适之情的格局。而全真教王喆开始用此调唱道劝导,开辟了《行香子》的宗教书写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