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燕  王贵学  杨杨 《科学通报》2003,48(20):2137-2140
为了研究渗流和血流扰动对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影响, 用管状透析膜制作成具有半透壁的变截面管. 用稀释的、直径为1.10 μm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模拟血小板)悬浮液灌注该变截面管. 悬浮液为Tris缓冲液, 缓冲液中加了10%的右旋糖苷T70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 实验结果表明, 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在半透膜壁上的黏附与渗透率呈正相关, 而与流动壁面剪切率呈负相关. 在变截面管的流动漩涡区, 乳胶微球在管壁的黏附明显增高, 其黏附密度的最大值位于漩涡区的流动再附着点, 此处的流动壁面剪切率最低. 该研究结果提示, 渗流会显著地影响血细胞(如血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受扰动的血流和低壁面剪切率可以引起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述了热通道的节能原理,推导出了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方程的系数,介绍了计算及测量结果。该模型可用来计算内外侧玻璃的壁面温度、热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和流速,以及室内的得热速率等,为相关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伟民 《科学通报》1997,42(17):1890-1893
在铸造法制金属基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相间相互润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解决金属液/增强相间润湿性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施加电流是一种物理方法,与化学涂层、添加合金元素等化学方法相比,它不会给金属液带来成分的变化,或在界面上产生严重的化学反应,使得界面的强度受到破坏;该法与其他物理方法如压力浸渗。搅拌铸造、超声振动相比,将避免气体或氧化膜的混入,而且所需设备简易.然而,电流对金属液/固相润湿的作用很少有报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大家族中,金属基体多采用共晶系合金,如Al-Si,Al-Mg,Fe-C系等;增强相常用石墨、钨丝、碳纤维等导体材料.故本文选择典型二元共晶系Sn-Pb合金作为金属液,导体纯铜作为固相衬板,用座滴法来研究电流对液固两相润湿过程的影响,本文用Gouy-Chapman和Stern双电层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体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颗粒絮团更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循环流化床床层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模型主要由流动和传热两个部分组成,在流动部分中,计算了床层的径向和轴向空隙率分布,颗粒絮团的最大下落速度以及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在传热部分中,则将总传热系数为颗粒对流,颗粒辐射,分散相对流以及分散相辐射四个分量进行叠加,与有关工业锅炉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TSI-1268W热膜探针测量了内径为35mm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段同一截面上不同周向位置处的壁面切应力及其波动幅度数据.结果显示,管道顶部壁面切应力瞬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没有明显的单一峰值,表明壁面切应力的变化具有非周期性特征.液相中加入气泡后,在管道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大,在含气率较高的管道上部出现了壁面切应力减小的现象.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上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小幅度的降低,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低液流速度下,在管道上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要小于单相液流时的值,并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在管道下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与单相液流时的值接近.气泡的加入似乎对壁面切应力的波动有抑制作用,在高液流速度下,加入气泡对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6.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子沉积膜驱剂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子沉积膜驱油 (简称MD膜驱油 )是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为考察MD膜驱剂吸附对不同性质的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利用Washburn法分别研究了水和正庚烷在这些矿物上的润湿性变化 .结果表明 ,具有强亲水活性中心的表面吸附MD膜驱剂后 ,亲水性会减弱 ;亲水性较弱的表面吸附MD膜驱剂后 ,水润湿性变化不大 ;中间润湿性的表面吸附MD膜驱剂后 ,水润湿性增强 .MD膜驱剂处理前后不同矿物表面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变化幅度不尽一致 ,说明研究油藏矿物表面MD膜润湿性时需同时考察亲水性和亲油性 .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气轮机火焰筒肋化壁面逆流气膜冷却的问题,建立了火焰筒内壁面冷却传热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考虑湍流切应力的传播,近壁利用k-ω模型的鲁棒性,捕捉黏性底层的流动.主流区域利用k-ε模型避免k-ω模型对入口湍流参数过于敏感的劣势.SST k-ω模型是用混合函数将k-ω模型和k-ε模型结合互补所取得的更适合本问题的湍流模型.数值分析结果清晰展示了计算域流体的流场、温度场及火焰筒肋化壁面的温度场分布,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硕林  沈园  何鑫  杨燕茹  王晓东 《科学通报》2020,65(17):1705-1714
Leidenfrost现象是指液滴与过热表面接触时,快速汽化的蒸汽层将液滴与表面隔离,使液滴在表面悬浮的现象.为揭示表面润湿性对纳米液滴Leidenfrost现象的影响机制并实现纳米液滴的强化换热,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液滴在不同润湿性表面上的Leidenfrost现象.结果表明,纳米液滴的Leidenfrost温度与表面润湿性密切相关,即表面越亲水, Leidenfrost温度越高.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电场作用下纳米液滴在不同润湿性表面上的相变换热过程,发现施加电场可有效抑制Leidenfrost现象,电场增加液滴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是其抑制Leidenfrost现象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下击暴流中的壁面射流模型,采用4种不同湍流模型的CFD方法比较分析了带协同流壁面射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平均风剖面及雷诺应力等流场特性.结果表明,使用修正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得到了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对带协同流壁面射流的数值模拟是有效和准确的.使用修正的RSM分析了不同协同流和射流风速比β对壁面射流平均风剖面、壁面摩擦因数等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β值从0.1增大到0.3时,相同位置处的速度越大,最大速度衰减越慢,壁面摩擦因数减小越快,内、外层相互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