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小型家用制氧机用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分析了散热对压缩机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机理,对研制样机进行了3种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散热是影响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排气压力的升高,排气温度升高、容积效率下降、电功率升高.其中自然冷却方式下压缩机的性能最差,额定排气压力下压缩机容积效率仅为20%,而动盘强制冷却的效果最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设计中容易忽视或规范中无明确规定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受限空间内工作的行波管阵列所面临的多热源、高热流密度、高散热功率冷却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热管冷板.在自行设计建立的试验台上,对新型热管冷板在大倾角下(60°≤θ≤90°)工作时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加热总功率P(1600—4000W)和不同冷却水流量Q(100—400L/h)下,热管冷板均能在3—15m in内正常起动.除了P=1600W、Q>300L/h情况下的冷板均温性不能符合行波管冷却要求外,其余试验工况下冷板壁面的最大温差ΔTmax<10℃,冷板壁面的最高温度ΔTmax<70℃,热管冷板的总热阻<0.01℃/W,表明新型热管冷板具有优异的均温高效传热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新型热管冷板的均温高效散热性能,必须保证其在匹配的冷凝段冷却条件和蒸发段加热条件下工作.在试验的倾角范围内,随着倾角的增大,热阻单调递增;冷却水流量增大或加热功率增加时,热管冷板的换热增强,热阻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集中散热问题的研究,论述了散热面积对供热温度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湍流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结合壁面函数以及低雷诺数κ—ε模型,对半封闭圆管冲击射流流场的平均速度、湍动能分布和Nu数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此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湍流模型都未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冲击射流场的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其中标准κ—ε模型和低雷诺数κ—ε模型的结果很差,而RNGκ—ε模型的结果与其它两种模型相比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6.
邓小燕  王贵学  杨杨 《科学通报》2003,48(20):2137-2140
为了研究渗流和血流扰动对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影响, 用管状透析膜制作成具有半透壁的变截面管. 用稀释的、直径为1.10 μm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模拟血小板)悬浮液灌注该变截面管. 悬浮液为Tris缓冲液, 缓冲液中加了10%的右旋糖苷T70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 实验结果表明, 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在半透膜壁上的黏附与渗透率呈正相关, 而与流动壁面剪切率呈负相关. 在变截面管的流动漩涡区, 乳胶微球在管壁的黏附明显增高, 其黏附密度的最大值位于漩涡区的流动再附着点, 此处的流动壁面剪切率最低. 该研究结果提示, 渗流会显著地影响血细胞(如血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受扰动的血流和低壁面剪切率可以引起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述了热通道的节能原理,推导出了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方程的系数,介绍了计算及测量结果。该模型可用来计算内外侧玻璃的壁面温度、热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和流速,以及室内的得热速率等,为相关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体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颗粒絮团更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循环流化床床层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模型主要由流动和传热两个部分组成,在流动部分中,计算了床层的径向和轴向空隙率分布,颗粒絮团的最大下落速度以及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在传热部分中,则将总传热系数为颗粒对流,颗粒辐射,分散相对流以及分散相辐射四个分量进行叠加,与有关工业锅炉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了解不同直径、长度和材质的圆护管对电力电缆散热的影响,重点是了解圆护管与电缆间空气夹层中的散热情况,对电缆在圆护管内的散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给出了通常使用的圆护管直径范围内的传热经验公式,护管内径与电缆直径的最佳尺寸比、护管材质影响,电缆导体温升与护管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TSI-1268W热膜探针测量了内径为35mm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段同一截面上不同周向位置处的壁面切应力及其波动幅度数据.结果显示,管道顶部壁面切应力瞬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没有明显的单一峰值,表明壁面切应力的变化具有非周期性特征.液相中加入气泡后,在管道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大,在含气率较高的管道上部出现了壁面切应力减小的现象.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上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小幅度的降低,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低液流速度下,在管道上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要小于单相液流时的值,并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在管道下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与单相液流时的值接近.气泡的加入似乎对壁面切应力的波动有抑制作用,在高液流速度下,加入气泡对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