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小说家塞林格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诞生之日就毁誉参半,对同一部作品的认识如此泾渭分明,主要是由于审美差距的存在.这里通过叙事学角度对主人公霍尔顿形泉进行分析,发现不可靠叙述者的选取和双重叙事手法--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运用是审美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4):71-71
<正>传奇"遁世"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27日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5岁以前就开始向杂志投稿。15岁时,他被送往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从那里毕业。二战中断了塞林格的写作。1942年塞林格从军,1944年他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50年代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一本小说,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解剖了他们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本文从时代特征、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特色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习性"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就作家而言,他的种种生活经历无疑都会参与其"习性"建构之中.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虽立足高雅,但在其"习性"的调节和建构下,又对通俗文化进行不同程度认同.首先是对影视通俗文化中人物形象的模仿,同时在叙事安排上也呼应了所处年代的"遏止"思维.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断同大众心理商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中对社会化人性的变形和扭曲的焦虑、恐惧产生的苦闷和彷徨,形成了其人生定位的一段心路历程-从反抗到妥协,而这些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塞林格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戴·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作品问世以来,便不断再版,已成为公认的当代美国文学经典。批评家已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探讨作品所显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