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文化背景、精神意向、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试图对这两种文化分别进行扬弃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40年代,加缪《局外人》曾经在二战后欧洲的青年人中激起强烈共鸣。莫尔索冷漠、孤傲的形象既是对社会的否定,也是对荒诞现实的反抗。90年代,面对中国价值失范、人欲横流的现实,先锋小说家北村在《孙权的故事》中对自我和社会进行了双重批判,并在批判中导向一种截然相反的对神性的皈依。本文拟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1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和矛盾,也都有自己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是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人熟知的。《局外人》作为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既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孤独无援的处境,又反映了人在不合理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的荒诞感受。 从《局外人》产生的时代背景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科学理性引发的乐观自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经济危机、法西斯的残暴、世界大战等社会疾病使得整个欧洲大陆笼罩一层悲观、失望、孤独、绝望的气氛。存在主义哲学正是资产阶级文明遭到严重冲击的产物,它作为危机时代的反映被称为危机哲学,曾经给人们提供某种可靠保证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的保证纷纷瓦解。这一时代也是尼采所谓“上帝之死”的时代,旧有的神性根基已经打破。人们终于意识到,在一个混乱、崩溃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才可以依靠,人的本  相似文献   
3.
希腊当代作家卡赞扎基斯呕心沥心写就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展现了人类尤其是作家自己在爱与斧、拯救世界与俗世欢乐之间惊心动魄的冲突.相比《新约》不受诱惑、没有罪过的神子耶稣,卡赞扎基斯的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文学、宗教、哲学的角度论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A.C.史文朋诗歌中的爱情观。史文朋的爱情诗歌用中世纪的题材和背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爱情神话体系,这个爱情神话体系是反传统、反道德、反宗教、反维多利亚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诗人穆旦有着"自我折磨"与"折磨人"的双重人格品质,他在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中敏锐地洞察到:在中国人身上有着一种沉疴已久的精神疾病--"灵魂饥饿",这是传统的信仰价值体系崩溃后,新的信仰价值体系未曾建立时出现的一种病症.穆旦针对"灵魂饥饿"这一现实,通过对中外文化的对比考察,找到了一条救治这一精神疾病的药方--基督信仰,借以医治自己和别人.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会世俗化不仅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也是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会世俗化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巴尔扎克笔下高老头性格中父爱的分析,指明高老头的父爱不仅有时代阶级的烙印,而且也是人类的共同感情中的一部分,从而提出这部作品不朽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据社会学及心理学的观点从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巴特尔比:一名书写员》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物、情节的分析来揭示现代社会“非人格化”现象这一主题。在美国,基督的救世精神如同“死信”无人传递。小说主人公巴特尔比恰似迷途羔羊一去不返自绝于“坟墓”——人世间。  相似文献   
9.
龙隐 《世界博览》2014,(20):82-83
肉呈棕色,调味很重的阿尔腊肠,鲜红耀目的带壳龙虾,色彩鲜明的大虾,外面有刺而里面细腻上口的海胆,还有为南方食客所极力赞美、认为比牡蛎还香美可口的蛤蜊——这一切,再加上无数从沙滩上捕来的,被那些渔夫称为"海果"的各种珍馔美肴,都呈在了这次婚筵席上。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发端,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呈现符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宗教构建着一个民族的独特身份。"林中空地"是一处独特的空间,以其特殊的宗教仪式构建着一个黑人族群的宗教身份。白人集团——"空间表征"的构想者和书写者——以基督大爱的名义,介入黑人的空间,规训社会空间的秩序。于是,基督大爱完成了《宠儿》中黑人们的宗教身份的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