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林红枣     
火烽 《科学之友》2007,(11A):45-45
民歌云:“柳林红枣实在好,一树能打几栲栳。肉厚皮薄好味道,支援出口搞外贸。”如果你在红枣成熟的季节,来到黄河沿岸作一次旅游,你一定会欣喜地领略到柳林红枣林带的壮观。整个黄河东岸的村村社社,枣林蔽目、树荫翳日,那压满枝头的枣儿,颗颗喷红吐焰,红映河谷,香溢山乡,准使你馋涎欲滴,流连忘返。柳林红枣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主要盛产的品种是木枣,系全国八大名枣之一。  相似文献   
2.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具有防火、阻火、隔火、断火的作用,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绿色生物防火工程.本文浅析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营造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阳二环林带现有种子植物489种,隶属于107科334属.科级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的占总科数(除世界分布科外)的64.79%,温带性质的科占32.39%,中国特有科占2.82%;属级区系成分中,有15种分布区类型和12种变型,其中热带分布133属,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44.33%,温带分布共157属,占52.33%,中国特有7属,占2.33%.该区植物区系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属亚热带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4.
刘燕  周艳  王桂萍 《贵州科学》2007,25(3):55-59
本文从二环林带的立地条件、栽培方法,栽植树种等方面研究了二环林带的栽培技术,可为以后其它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桂萍 《贵州科学》2007,25(3):91-96
通过对二环林带建设目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二环林带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进行可持续经营的思路,根据立地条件、区位及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将二环林带公益林细分为防护林、经果林、景观林和旅游开发林等四种森林类型,从森林保护、培育和发展角度对不同的森林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家岭地处我省中部,海拔二千至二千四百米,气候高寒干旱,无霜期短,地势梁昂起伏,沟壑纵横,四面迎风,常年雨水稀少,十年久早,旧有“庄稼十种九不收”之说,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这里的群众有着改变面貌的迫切愿望。一九五八年,他们开始平田整地、植树造林。但是由于受错误路线的干扰,只在高山顶上转圈圈,山腰地里溜边边,盲目修建高山公园,搞了许多无效工程。  相似文献   
7.
对木麻黄生长量研究,旨在评价木黄麻的生长状况,探索该地区木麻黄生长规律。从而较完整地评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综合效益,并为木麻黄防护林带营造和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20年的林业基层的工作实践,初步掌握了本地区农防林胁地特性,基本摸清并科学总结出了本地区农防林胁地十大发生规律,创造性地根据其规律和特性,因害设防,对症下药,分门别类地提出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六个方面的防治对策,从而破解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农防林胁地这一老大难问题,达到了积极遏制林带胁地后果和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收、农民增效之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农田防护林带组合方式对近地面风速作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农田防护林带组合方式对近地面风速的影响,通过实地空间多点观测,研究防护区风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垂直相交林带而言,根据林带对风速影响程度的差异可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在主林带附近弱风区位于0~150m范围内,风速值主要在6.38~7.56m/s之间变化,而距主林带200~280m处风速值在8.06~9.23m/s之间。在副林带附近风速值相对比主林带附近高,风速降低较之主林带附近区域弱,说明该林带对这种风流特征的影响程度弱于主林带。在林网内,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防护区,风速值小于旷野风速值,只在林缘附近1H范围内风速值接近旷野值11.0m/s,在林网中心区有一个风速低峰区,林网内风速最低值出现在林缘附近4~8H区域内,可见网状配置林带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