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犹太家庭塞莫尔·利沃夫家族几代人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以小见大地折射了二十世纪犹太人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艰辛.通过刻画美国身份失效后经受精神磨难和心灵割礼的“瑞典佬”,罗斯表达了重获犹太身份,回归犹太传统的内心欲求和希冀以及对犹太民族命运及走向的关切.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坚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在奉献中的坚守;“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这是高洁之士在困境中的坚守。  相似文献   
3.
徐小斌的小说很少有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基本上是通过心灵来感知世界的。其大概有中篇小说三十多篇,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反复讲述着她们和男性社会的抗争以及她们本身人性欲望的挣扎和无家可归的飘零感。徐小斌中篇小说有梦幻和现实的错位,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的叠合,不同角度诠释人性的挣扎,从场景、色彩、线条三元素构成立体时空、作家经营和坚守自己创作特征,却挣脱不了心灵的魔影。  相似文献   
4.
《天使在作战》这篇直指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寓示着报告文学已经经受住了社会转型期经济大潮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并重新确立了报告文学独立的文体品格。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批判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批判精神,才能坚守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出版业存在过度依赖教材出版、库存严重、同质跟风现象严重、出版功利性过强、出版改制等现象。本文提出"出版精神"的观点,从出版价值观、理想与理性、出版理念、出版行为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其基本内涵;以及中国老一辈出版家对此的思想和一系列出版活动;认为韬奋、张元济、陆费逵、蒋凤藻等一身求索并坚守的出版精神至今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为传承弘扬并坚守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对中国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代表的底层写作处于现实主义文学普遍意义的困境中。《丁庄梦》凝结着现代化语境中一个知识分子的焦虑,也是阎连科苦难叙事理性化的坚实一步。面对无物之阵,作家只能是矛盾的展现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构建;剖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激活与穆迪夫人“再生”原型的显现过程,实现“再生”原型的建构;展现“再生”原型所象征的加拿大拓荒先祖选择回归旷野、构建加拿大独特文化的加拿大式坚守精神,促成“再生”原型背后加拿大民族集体无意识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回归。这一逻辑结构的逆向运用,使加拿大人民感受到了祖先遗传下来的强大精神指引,有利于加拿大人民重新审视自我,拾获精神遗产,构建民族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8.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种心理倾向在王蒙的小说作品中互相纠结、同时存在。通过考察王蒙对纯粹“理想主义”的反思和坚守,能够发现他矛盾状态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王小妮的散文,在朴素平实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一种在当今散文中少见的终极关怀精神:对理想、道义的坚守,对人的尊严、个性的确认,对普通人苦难与不幸的宏大悲悯,以及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深刻置疑。她散文的题材域是宽阔的,但其内在精神却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关怀上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人应有的家园?”与对人的理解相应的是她对诗的理解:“活着之核就是诗的本质”;“诗人就是最平常的人。”由此导致其散文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沛然诗性。  相似文献   
10.
黄兵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15-117
方方一直关注当代知识分子与女性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在冷静、细致的叙述中呈现出种种错位与无奈,表现了古典理想的溃败与绝望中的坚守,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空间,体现出方方小说特有的悲凉意味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