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震突发性强,短时间内可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需要进行应急响应和震害快速评估。针对中国震害评估中存在的空间对应性和时间有效性问题,总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烈度的已有快速评估模型,提出了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带方向的地震烈度图快速生成方法。进而在应急评估模式下,针对不同的数据完备性,设计并开发了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的震害快速评估演进模型与方法,包括震害倒损房屋和受灾人口的定性与定量渐进评估,解决了时间有效性问题。以玉树地震为例,对倒损房屋和受灾人数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与国务院公布的受灾人数比对,误差为23.3%,符合国家减灾应急要求(误差<30%),表明本文模型合理、评估结果可靠,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大自然灾害常常导致路断桥塌,救灾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灾区,且定点查看也难全面了解灾情,这时就凸现出遥感的重要,眭。借助高高在上的卫星、飞机,俯瞰大地;使用雷达、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等多波段进行全天候观测,被测目标可一览无佘。让我们看看汶川大地震中遥感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艾嘉 《河南科技》2008,(7):43-43
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就在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候,也有极个别的人利用这次大灾行骗。他们主要通过手机短信来行骗,内容多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科技部在认真分析四川地震灾情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迫切需要,组织多学科专家认真筛选了适合灾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应急技术和产品,分别从农村民居技术、饮水应急实用技术、灾后重建技术等方面编写了抗震救灾应急适用技术和产品手册,现将其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5.
所谓地震“三网”,指的就是地震宏观异常信息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这三个网的作用在震情监视上主要是短临跟踪;在灾情上主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收集震害情况并及时上报;在宣传上主要是使地震科普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下面我们就分别讨论一下这三个网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08,(9):61-64
工信部:启动信息安全应用技术培训计划;国家体育总局:抢先注册奥运冠军域名;“12322”:全国地震灾情短信息速报平台启用;福建:启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江苏:开通网上“平安民声服务台”;青海:建成国内领先的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杭州:市构建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次日上午,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同志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确定了以下六大应急措施: 一,迅速组织多领域专家对地震灾情和预防次生灾害进行综合技术研判,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抗震救灾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