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位于长江流域乌江上游六冲河段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须建专用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通过对夹岩工程地震台网台址的现场勘选测试,调整不满足背景噪声要求的台址,投入运行后,台网观测系统性能分析、台网理论监测能力和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后的夹岩工程地震台网观测环境良好、系统运行稳定,实际监测能力达到了设计和行业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0,19(11):51-52
茂名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验收鉴定。该项目采用了大动态、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应用了CDMA、SDH等通信技术,建设了4个地震观测台站和一个台网中心。利用VPN技术。共享周边台站数据,使得参与定位的台站达到8个,提高了茂名市的地震监测能力。该项目采用GL-3A/B型直流电源对仪器设备供电,  相似文献   
3.
震级与烈度     
当发生地震时,地震局会发布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通告。比如类似这样的通告:“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46秒,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最大烈度为9度。”那么,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4.
杜江  王希燕  付琦  王宇  杨桐 《科技信息》2012,(16):266-267
长春地震台网担负着长春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监测与速报任务。本文概述了长春地震台网的建设、完善与发展,着重介绍了台网投入使用以来的效能。运行实践表明,台网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区域地震监测、速报与社会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区域地震研究、地壳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预报是举世瞩目的科学难题,作为其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上多震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地震监测技术,不同时代的地震科学家总是努力将所掌握的最新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目前尽管不同类型的地震台网已遍布全球,同时装备的仪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地震预报的要求。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现有科学认识水平从理论上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解释地震成因和地震孕育、发展、演化的规律:二是地震监测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地震预报的方法、判据、指标及相应的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密和优化台网仍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领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来自地下的威胁——采空沉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飞 《大自然》2009,(1):59-61
2007年8月29日下午,中国地震信息网发布一条简短的消息称,“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8月29日03时41分39.2秒在陕西省神木县(北纬38.95°,东经110.15°)发生3.3级地震”,同时陕西省地震台网也监测到这一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7.
《遵义科技》2010,38(2):F0002-F0002
2月9日,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在贵阳召开,副省长孙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作了中国大陆地震灾害与地震趋势报告。贵州省地震局局长王尚彦研究员作了贵州地震基本形势的报告。遵义市等三个地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遵义市政府副秘书长秦岭、市科技局局长段开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福建数字遥测台网1999年所监测到的“9.21”台湾南投大震群和“9.23”福州小震群中的一系列较大震级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这两次震群中,主要对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组的影响因素,来自三个方面:(1)、台站地质背景的影响;(2)、起算函数引起的偏差;(3)、一定距离内地震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震活动与数字地震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扼要地分析了20世纪以来云南地震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这些特点对分析研究云南地震活动以及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地震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科学进展,离不开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特别是现代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也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地震事件,为现代地震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积累了如此大量的数字地震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是地球科学界的重要财富,也是地震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地球科学家深入开展地震物理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互联网+”时代,地震监测工作无疑是互联网技术的受益者。本文以互联网为视角,从中国地震台网建设、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及地震数据的产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对中国地震监测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地震监测领域逐渐呈现出B/S软件模式的普遍化、监测体系结构的去中心化和数据管理的双向化等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