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66篇
丛书文集   166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35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实验轧机旁冷却装置配合轧机进行轧制实验,研究轧制道次间不同冷却工艺对特厚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冷却工艺可以在全厚度方向获得组织细化及强韧性提高效果,采用强冷道次间冷却实验钢1/4处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0μm,强度为376MPa,-40℃冲击功为169J;心部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5μm,强度为360MPa,-40℃冲击功为123J.本工艺可形成470μm厚表层细晶层,晶粒尺寸可细化至5μm;粗轧道次间插入冷却工艺轧制钢板强度和冲击韧性优于中间坯冷却工艺;随冷却强度增加,钢板内部组织明显细化且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先秦的名辩之学和古希腊的逻辑,三者都是关于推理方法、论证方法的学说,属于同一范畴。因明作为古印度治学、研究的核心学问由唐代僧人玄奘传入中国,后由其弟子发扬。因明中的因是至关重要的,因的重要性在于其是指称立者论式即宗成立的关键。似因是立论者在对宗行论证时所使用的错误的因。因的过失共有十四种,如何成立好的因,就要明白因的过失有哪些,从而避免这些过失。  相似文献   
3.
4.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近思录》"教学之道"的语录文字联结紧密,二者存在相当的一致性;《近思录》语录文字是朱熹辑录与发明,是有意张扬四子思想,并藉以表达自己教育思想之取向。程朱理学,注重人之禀赋的开掘,达成圣贤;强调早期教育,"以豫为先",养成"圣贤坯璞";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继承与拓展,尤重洒扫应对;对教法阐释透彻,继承而推新。这些在当下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萌于魏晋南北朝,创于隋、唐,五代、北宋成熟,其自成体系,为中国画之重要画科。古代士大夫虽握公器奉儒家为思想之正统,仍欲标榜自我清高,由此便融道、释之思想,并借绘山水超然脱世,故历代画山水者皆效仿其遵循儒、释、道融合之准则。然时代变,山水画亦改变,此文从山水画演变受道释之影响,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及其积极因素,且了解画史未明了之困惑。发扬积极抑制消极,对当代山水画提高乃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7.
质量检测是道路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旨在确保道路桥梁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道路桥梁检测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了质量检测效果。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检测中,在检测时不会改变固有的道路桥梁构造,并且可以实现检测目的。因此,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道路桥梁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9.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