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杰出的史学家、编辑学家郑樵编纂的《通志》不仅是一部集纪传,典章的制度于一书的大型通史,而且在编辑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通志》从编纂方法、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贡献,特别是《十二略》的创制,不论是在史学还是编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价值。而其对编辑工作的精辟议论,独到见解,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编辑理论。其就图书编纂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对古代编辑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深入研究雏吾尔族历史,尊重雏吾尔人民的风俗习惯厦宗教信仰,虚心学习维吾尔语。《回疆竹枝词》是林则徐深入南疆勘地时所作的反映清代维吾尔民族生活习俗的诗歌。他把许多堆吾尔词语经音译或意译直接写入诗章,使读者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遂一试解了原诗中没有准确注音和义训的雏吾尔语词。  相似文献   
3.
从方志编纂、官私史籍、各种著述、地域文艺等方面,阐述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文章认为,清朝方志、地域文艺的发展,直接成为此间地域文化发展的生动表现;而史籍、著述的涌现,则包含着此间地域文化发展的丰富内容。这一切,全面反映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多方展示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样式,深入拓展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内涵,具体体现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成就,着力凸显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充分发展,从而深刻说明了清朝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 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深描出朝鲜为提升士兵武艺技能对中国武籍展开的慕求,亦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成熟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辐射,从而明确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清代前后期两部通志的代表作地方志编纂原则的论述,说明清代地方志编纂遵循的一般规律.冀为现实修去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南宋的郑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鲜明地提出了“会通”思想,这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对“会通”思想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在当时空谈义理、不重实学的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中,大力提倡“求实”的学风,并将其付诸修史实践,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中国史学研究的内容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从而为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袁嘉谷先生的《云南大事记》即《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是云南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完整的编年史大作.它不仅推进了云南地方史的研究,还体现了袁先生求真求实、治学严谨的治学方法.本文以编写地方编年史的角度,从内容与体例、资料及其处理、治学方法、主线、爱乡之情等方面对该书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曹溪通志》是一部记载南华寺历史的地方志。自嘉靖问世以来,历朝、历代不断编修、续修、重修,志由寺志,转而山志,再到通志。清乾隆时期,志因"金堡之狱"列入清政府禁毁书目,以致诸多版本"散佚"不传,虽后世有重修、重刊、重撰本,但其所传版本源流在史料记载中,莫衷一是,有鉴于此,现据史略考,试以文记,传其兴衰。  相似文献   
9.
论郑樵     
郑樵(1104-1162).号渔促,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北宋之交的学者。他是宋代反传统学者中最大胆的一位,他研究《诗经》时,认为《诗序)是"村野妄人"所作.彻底把(诗序)的说法加以推拥,对汉代的(毛传}、(郑实),则作彻底的剧创。郑标的说法,在南来时代起了革命性的影响。首先朱子接受他的观点,把以前进从传序)而作的(诗集传》全部废弃.另作反《诗序)的(诗集传}和《诗序辨说),形成来人的反《诗序)运动。郑檐的说法为朱子派学者所吸收,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相对地提高。他的…  相似文献   
10.
从郑樵《通志》看纪传体通史编纂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的《通志》在继承前人成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编纂学体系,“自成一家言”。其特点是:一是强调了历史编纂学上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二是丰富了史书记载的内容,使纪传体史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论证了治史必求会通的准则,使通史的内涵更为明朗;四是批判了灾祥、占候之说,提倡实学研究精神;五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