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文革”十年中“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的文化围剿,包括“扫清外围”、镇压“反夺权”──指向老一辈革命家──集中指向周恩来、邓小平,是封建法西斯式的文化专制,服务于其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又巧妙地利用了领袖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刘节传略     
当“四人帮”横行时期,曾荒谬地以所谓“儒法斗争”作为两条路线来概括我国全都文化思想史,一位备受迫害、生命垂危的史学家仍严正地回答说:“本人不被苟同”。这就是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刘节先生。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150篇,42万字,大部分是对"四人帮"及现实中的封建流毒的批判,既有悲壮的怀人之作,也有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追忆;既有出访海外的深切感受,也有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正如巴金所说,他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就是要"酬答友情","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朴实,自然,流畅,清新刚健,是《随想录》语言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