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嘧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嘧霉胺(Pyrimethanil,简称PM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实验表明,PM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在25~44℃温度范围内,结合反应的生成常数K_(LB)(平均值:3.512×104 L·mol~(-1))、热力学参数(平均值:△H~θ、△G~θ和△S~θ分别为一1.534 kJ·mol(-1)、-26.77 kJ·mol~(-1)和82.01 J·K~(-1))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1.030);发现PMT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嘧霉胺对BSA构象的影响.这为研究嘧霉胺的毒理作用、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高活性的嘧啶类杀菌剂,由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嘧霉胺)和氯乙酸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嘧霉胺氯乙酸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嘧霉胺氯乙酸盐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4(2)/n,晶胞参数为: a=(1.9604±0.0004)nm,b=(1.9604±0.0004)nm,c=(0.7542±0.0003)nm,β=90°,V=(2.8986±0.0013)nm~3,D_c=11324g·cm~3,Z=8,F(000)=1232,μ=0.27mm~(-1);嘧霉胺氯乙酸盐晶体结构中,氯乙酸根阴离子和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基阳离子之间通过 N-H 和O形成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在阳离子中,嘧啶环和苯环形成的二面角是(7.59±0.04)°;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40%嘧霉胺SC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0%嘧霉胺SC 800倍液防治番茄灰霉病,对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0.06%和85.2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速克灵WO 1000倍液的防效.在稀释800~1200倍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可达85%~90%,并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4.
由N -(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和氯乙酸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反应制得了新化合物N -(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氯乙酸盐,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42/n,晶胞参数为:a=1.9604(4) nm ,b =1.9604 (4) nm ,c=0.7542(3) nm,β=90°,V=2.8986(13) nm3,Dc=11324g•cm3 ,Z =8, F(000)=1232,μ=0.27nm-1.在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氯乙酸盐(C12H14N3+•C2H2ClO2-)晶体结构中,氯乙酸根阴离子和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基阳离子之间通过N-H和O形成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在阳离子中,嘧啶环和苯环形成的二面角是7.59(4)°.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取代苯氧乙酸嘧霉胺盐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新的优良杀菌剂。方法利用含氮有机碱与有机酸结合成鎓盐的反应原理,以苯氧酸和嘧霉胺为原料,室温反应1 h。结果合成了9个取代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分析鉴定了结构组成,并初步测试了它们的室内毒力作用;探讨了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结论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嘧霉胺盐的合成及毒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新的优良杀菌剂。方法 以嘧霉胺和有生物活性的酸为原料.室温下反应1h。结果 合成了16个有生物活性的嘧霉胺盐,其中15个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组成经元素分析、IR及^1H NMR确证,并测定了它们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论 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且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