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荧光淬灭机理研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衣诺沙星与3种蛋白质(牛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胰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实验当中所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类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与其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实验条件下测定了胶囊及人工合成样中洛美沙星和衣诺沙星的含量,其浓度范围分别为0.018~0.878和0.030~3.171μg/mL。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替沙星是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具有重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征,抗菌谱广,安全性好,是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新药。  相似文献   
3.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杀菌能力及抗肿瘤活性,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活性与分子结构两者之间的定量结构及活性关系(QSAR),基于分子的空间邻接矩阵,使用程序计算了48个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和电性距离矢量,优化筛选了电性拓扑状态指数的E_1,E_8和电性距离矢量的,M_(26),M_(32),M_(36),M_(81)共6种参数,建立了这些分子的活性与E_1,E_8,M_(26),M_(32),M_(36)和M_(81)共6种参数的多元回归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将筛选得到的6种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法的输入层节点,采用6-4-1的网络结构,建立了相对预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神经网络QSAR模型,所得预测活性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为0. 992 5,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到的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活性预测值与相关实验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为0. 87%,两者非常吻合。结果表明,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的活性与6种结构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基团类型和连接方式是影响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高效低毒新型药物的分子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和喹诺酮金属化合物的配位结构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4—二氯氟苯是合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随着环丙氟哌酸的广泛应用,国内外2,4—二氯氟苯需求急剧增加。在此概述了由2,4—二氯苯胺经过重氮化、置换制得2,4—二氯氟苯的生产新工艺,产品纯度达到99.2%,收率50.2%。新工艺具有安全可靠,原材料易得,成本较低,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比较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Fe_3O_4@SiO_2@SDS磁性混合半胶束固相萃取吸附剂,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了环境水体中的痕量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考察了Fe_3O_4@SiO_2用量、SDS用量、p H值、乙腈中醋酸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00 m L水样中加入30 mgFe_3O_4@SiO_2和100 mg SDS可以实现6种FQs(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快速吸附,吸附效率分别为87%,82%,80%,97%,85%,84%,富集倍数达到40~77.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 1 ng·mL~(-1),可以实现痕量分析,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回收率为87%~120%.可见,Fe3O4@Si O2@SDS混合半胶束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和学MMPM和量子化学CNDO/2方法对一系列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分子进行计算,并由所计算的微观参数结合宏观疏水参数与活性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处理,建立了相关性很好的Hansch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对影响抑菌活性的主要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利用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技术(HF-SLM)从自来水中提取四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的简单方法:支撑液膜萃取的最适条件为:供体pH=7,受体HCl浓度为0.1mol/L,振荡时间15min,液膜构成为15%的TOPO.  相似文献   
10.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氟哌酸的热分解动力学,运用Coats-Redfern法,Horowitz-Metzger法,Madhusdanan-Krishnan-Ninan法和Kissinger法得到了氟哌酸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力学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