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VXD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在应用上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2000年、2001年,我国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制定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这些修订和制定的法律法规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加大了保护力度,增加了权利人的权利,强化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保护措施。从总体看,这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已经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地理标志是一种特殊种类的商业标志。我国现行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呈现出多样化状态,采用的是混合立法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后应主要以证明商标形式保护地理标志。当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发生冲突时,要在不违背《商标法》规定的前提下,遵循效益最优化原则,采取不同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商标违法案件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注册商标侵权及假冒案件中。本文故拟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谈谈自己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构成要件的认识,以期能更准确地认定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一、何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何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在现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假冒”注册商标一语集中出现于1993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水资源实施战略保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 ,但因其自然特性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亦存在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水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中提出了保护水量、保护水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的战略模式 ,论证了福建蓄水工程供水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及发展生态型蓄水工程的模式 .福建全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4 79× 1 0 8m3 ,这个物理量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描述符的分类与区别,剖析了程序中特权级不变的段间转移和特权级变换的段间转移、直接转移和通过调用门间接转移的实质.剖析了段间间接转移通过任务门或TSS描述符进行间接和直接任务切换的方法与实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爆发,一些与此次疫情相关的标志被商家恶意抢注,并随着疫情的发展愈演愈烈,这种违反诚实守信原则,法律意识淡漠的蹭热度行为,应当被及时规制。商标恶意抢注这一制度性的投机行为以低成本换取高收益,侵害权利人的利益。对于这种行为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改法律,完善商标审查和代理等制度,同时,相关权利人应当树立商标先行意识,自己掌握商标注册申请的主动权。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各自的商标监控体系,来对自己注册的商标进行实时监控。当商标被恶意抢注时,可以依法提出申请商标异议、请求宣告抢注商标无效以及请求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抢注商标,甚至协商回购抢注的商标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经过2001年第二次修订的中国《商标法》,明显加大了对商标权人的保护力度,它是"知识产权是私权"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商标财产的私权属性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这从近现代财产权理论论证其知识产权的正当性当中显而易见。新修订的《商标法》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保护私权的重要性,并不失与现代法治所要求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立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主流学者一般认为广告用语不适合用商标法保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对于经长期使用具有显著性并不违法商标法禁止性条件的广告用语,应受到商标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马伟华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1):65-67,76
将别人附贴在商品上的商标撤掉,再换上自己的商标出售该商品的行为称为“商标反向假冒”。该行为侵犯商标权人的商标与商品的不可分割权,损害商标权人的长远利益,属商标侵权行为。基于我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在此方面的缺失,我们应借鉴国外禁止商标反向假冒立法之先进经验,把“商标反向假冒”明确纳入立法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