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6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大雷,1950年生,浙江宁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古文学史专家,中国《文选》学会理事、广西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第一届“广西特聘专家”。从事学术研究凡30年,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古文学研究、文体学  相似文献   
2.
10月份,随着诺贝尔各项奖的陆续揭晓,国人的“诺奖情结”再次燃烧起,有人说是因为我们“不会”申请“诺奖”而导致与其无缘,也有人说“诺奖”评选本身就带有偏见,因此有与没有无所谓,还有人愤日学术腐败导致“诺奖”在中国难产……为此,记专访了科学史及诺贝尔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杨建邺教授。杨是“诺贝尔奖史话丛书”和和《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辞典》的主编。  相似文献   
3.
蒋世仰 《自然杂志》2004,26(1):45-49,50,F002,F003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对天文学进行研究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朔到公元前,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印度天文学学术研究机构和装备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本文对印度天文学方面的发展历史和近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引起读者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陈永亨,1954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廿乜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陈永亨教授1987~1990年期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六边形线阵CCD探测器的运动目标探测系统.系统不仅可以实现360°范围内环形视场探测,还可以实时显示运动目标的位置及角速度信息,达到搜索跟踪的目的.在硬件设计方面,提出并实现了基于CPLD和AVR的电路方案.在算法设计方面,设计了适于周视场运动目标探测算法.  相似文献   
6.
魏文展,男,1952年5月生,广西桂林市人,理学博士,教授,基础数学以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科技处处长,兼数学与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院科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协委员,广西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4):F003-F003
张吕,女,1964年3月出生,湖南常德市人,中共党员。现为长沙大学中文与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任教。分别在复旦大学进修古汉语硕士课程、1998年——2000年北京大学进修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2001年评聘为教授。1994年任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总支副书记,1998年任中文系系主任,2002年兼职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8.
李祖伦,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理论和川产道地药材研究,在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路上继承凌一揆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系统中药学”的学科建设模式,推动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部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相似文献   
9.
信息     
《科技潮》2004,(8):40-4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