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47-247
大新镇位于北部吴语的毗陵小片,来母字读如定母的现象在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并不少见,但是在北部吴语却是首例。同时在毗陵小片流摄开口一等字有[-i-]介音以及[o][o]韵的[f/v]读如[h/|↓]的现象也很少能见了,但是在大新话中这三种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新诗民族化与大众化潮流中,马凡陀的山歌被誉为新诗创作的一个新方向。作为被左翼批评界认可的新诗样板,它可贵之处是一方面普遍调用丰富的吴语资源,另一方面则始终以底层市民的民生为重。新诗中的山歌道路仍是敞开的,其口语化、方言化、大众化的运行轨道,以及针贬现实、为民代言的品性,对当下诗坛仍然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说话都有忌讳。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音近。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干脆管醋叫"忌讳"。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鸡肝叫鸡润,豆腐干叫豆润。吴语忌药,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相似文献   
4.
玉山话疑问副词“可”及其相关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疑问副词“可”为发问词,构成疑问名,是玉山话疑问体系的固有特色。这种“可vp”类问句分布广泛,用法灵活,功能齐全,基本取代了“vp吗”类是非问和“VP-Neg-vp?”类反复问,是行使疑问功能的重要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其地理分布和特点.认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嘉善方言的小称变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小称泛化现象,临安玲珑方言的小称调是一种与声调系统有关的小称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谈话方式之一,语码转换在社会融合逐步加深的今天正日渐泛化.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语码转换的主体之一.苏州既是吴方言的策源地,又是社会融合度较高的区域.在苏州出生、长大、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选择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其频繁转换语码的动因是多样的.对苏州高校在校生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调查与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白话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语汇。从《儒林外史》的语言分析,吴敬梓在这部讽刺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基于“官话”但也间杂了一些吴地方言语汇。其作品所以点缀了吴语词汇,缘于作者的生活迁移和社会交游,以及他对于吴语词汇的文学精炼与运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 ,嘉善方言属于吴语苏沪嘉小片。语音上与上海方言较为接近 ,而与浙南吴语差别甚大。计有声母 2 8个 ,韵母 44个 ,声调 7个。两字组连调式 42种 ,音节总数为 977个。语音内部比较一致 ,差异不大。但由于地域或年龄的差别 ,也仍然有一些可为本地人感知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随园食单》一书所用语言口语化程度极高,书中使用了许多方言词语,大多是吴方言,也有一些江淮官话,例如"飞面"、"干面"、"郁"、"走油"、"秋油"等。  相似文献   
10.
东阳方言属于南部吴语婺州片。本文以东阳方言中的宾语提前句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与普通话的宾语提前句有不同之处。在东阳话里,相当数量的宾语提前句中都包含"过"字,"过"的语义指向有时候指向主语,有时候指向谓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过"字句作了重点讨论。最后对东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