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酰氯与胺的作用合成了配体N,N,N′,N′-四〔2-(2-吡啶基)乙基〕(o,m,p)苯二甲酰胺。该配体和铜(Ⅱ)配合,合成了三种新配合物,并以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KCl、KBr、KI、KNO3为支持电解质,在pH为1.5~3.0范围内,研究了Zn(Ⅱ)与水溶性的中位-四(4-N-氰乙基吡啶基)卟啉(TγNPNPyP)的反应动力学,利用计算机线性回归拟合,给出了其表观速率常数的一般表达式.研究表明,Zn(Ⅱ)与T γNPNPyP嵌入反应速率顺序为KCl介质>KBr介质>KI介质>KNO3介质,这与Zn(Ⅱ)和Cl-、Br-、I-、NO3-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是一致的,表明平衡阴离子也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乙酰氨基-3-(4‘-吡啶基)丙酸乙酯,经过酶的动力学拆分得到D(L)-4-吡啶丙氨酸盐酸盐,其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光学测定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4.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肼解、与马来酸二乙酯成环、溴代、氧化、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1-甲酸,然后再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甲酰氯,最后与各种环氨作用得到最终化合物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最终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将四苯基环戊二烯酮或吡啶基三苯基环戊二烯酮分别与七甲基乙烯基环四环氧烷进行Diels-Alder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四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吡啶基三苯基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用元素分析,IR,Raman和^1H-NMR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9—吡啶基荧光酮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选用4个吡啶端基共面与非共面的两种分子(分子I:5,10,15,20-四(4-吡啶基)卟啉;分子II:四(4-(4-吡啶基)苯基)甲烷)分别与Fe配位,在Au(111)表面成功自组装形成二维配位网格结构,并探究了二维受限环境对非平面分子自组装的影响.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发现,分子I主要通过Fe原子四配位形成正方形结构;分子II主要通过Fe原子三配位形成蜂窝状结构;对比发现非共面的吡啶端基除与Fe配位形成二维网络结构外,其余的吡啶端基可能成为进一步修饰Fe原子的模板,实现了表面配位结构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体积比1∶1的水-甲醇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石墨电极法研究了被吸附在电极表面的和溶液中的2,3,5,6-四(2-呲啶基)吡嗪(TPP)的还原过程,实验发现该配位体的电活性中心吡嗪基团在还原过程中,无论是表面吸附的还是溶解的TPP,都是在得到2个电子的同时也得到2个质子,测定了该配位体的表观电位和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对一系列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作用的吡啶基醚类配体进行构效关系分析,建立了这类化合物的3维构效模型.其交叉验证回归系数Rcv^2、非交叉验证回归系数Rncv^2和标准偏差s分别为0.744,0.973和0.256.结论说明该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立体场和静电场的分布与生物活性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该模型对训练集分子的活性预测结果较好,表明该力场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用来指导设计新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配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5,10,15,20-四(4-吡啶基)钴卟啉(Co TPyP)的催化性能,通过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的纳米腔结构和轴向硫配位作用,实现对环己烷的绿色高效催化氧化作用。将Co TPyP通过硫配位作用固载到硫银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多孔棒(npb-SiO2-(Ag)S)的纳米腔中,形成仿生催化材料npb-SiO2-(Ag)S-Co TPyP;应用各种表征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材料进行表征,并用于研究催化环己烷的氧化。结果表明:npb-SiO2-(Ag)S-Co TPyP是一种良好的催化材料,在最佳催化氧化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160℃,氧气压力0.9 MPa,催化剂量0.5 mg,反应时间4 h)可循环利用6次,平均固载催化剂转化频率为20.2×104 h-1,环己烷的转化率为27.8%和醇酮产率是13.5%,表明Co TPyP以轴向硫配位作用方式固载到npb-SiO2-(Ag)S的纳米腔中,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获得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