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得丰满鲜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深谋远虑、“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以通晓军事而自傲的曹操与他比起来也显得略逊一筹:他能屈能伸,忍待天时,最终专权朝政,为儿孙植晋根基;以忍与诸葛亮抗衡,最终取胜。另外,他平息孟达的反叛、诈病从曹爽手中重夺兵权---表现出“鹰视狼顾”之态。在外战内争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成熟的政治家,堪称一代枭雄。  相似文献   
2.
三国曹魏时代司马懿曾总结过领导人健康规律:"食少事多,其能久乎!"他认为,若"天下轻重系于一身",其人身体健康就必然亮起红灯。据朝官方媒体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几乎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视察,亲自指导各地工作,终因疲劳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在其工作的列车上去世。  相似文献   
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游走于历史长河之中,穿行在文史笔墨之间,品三国乱世峥嵘,观英雄龙争虎斗,析天下成败权谋。  相似文献   
4.
正这天,我倚在床上看着吴耿赫借我的《三国演义》。不知不觉中,想闭目养神一下的我,竟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过了许久,我猛然发现自己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我一惊:难道……没等我回过神来,前方探子慌慌张张来报:"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朝西城奔杀而来。"此时城里仅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和一些文官,硬拼是不行的。于是,我镇定地说:"莫慌莫慌,一同随我到城头观看一番。"  相似文献   
5.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了“隐语”的创作方法。在空城计故事中,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揭露了司马懿与诸葛亮达成政治默契,是十足的政治野心家;同时又暴露了诸葛亮在指挥、用人等方面的错误,认为诸葛亮应对西蜀的灭亡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关于曹爽伐蜀之动机及其失败之原因,过去史学界的一些看法都失之肤浅。曹爽兴师伐蜀,意在建功立业,为政治专权创造条件。曹爽伐蜀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司马懿及其党羽的破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