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比较法上的考察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精神利益,法律应允许对某些违约行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对应予赔偿的合同类型和数额做出合适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作品的构成以具备独创性为首要条件,但如何认定独创性目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司法实践中大多采用较低的认定标准;在作品的保护方面,思想与表达的二分原则多被人误解为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从而造成逻辑上的矛盾,并且,二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容易操作,即使在美国,法官在司法判例中也已逐渐摒弃了二分法理论,而采用独创性理论对著作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鲁杰 《科技信息》2008,(35):156-15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司法机关应该树立“和谐司法观”。“和谐司法观”主要是强调在司法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做到司法为民、以人为本,最终通过和谐司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刑事犯罪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就其性质而言,与一般的民事侵权导致的民事赔偿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前者是附带于刑事案件而启动的一种民事诉讼,导致其与一般的民事诉讼在起诉、受理、审判、执行等 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最终实现,侵害了刑事案件被害人(包括国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又因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规定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赔偿的实现进程步骤维艰,故对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实践意义。文章仅就赔偿的性质、范围、程序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常相混淆,本文从产生原因、风险负担等诸方面比较分析了三种责任形式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司法官员之一,包拯曾经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司法形象,对包拯的司法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司法道德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监狱行刑社会化,强调了行刑中在以监狱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应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教育改造罪犯。行刑的目的则是从对罪犯的"限制"、"封闭"转向再社会化,行刑活动的追求从消极地破坏罪犯的"犯罪人格"转到积极地塑造罪犯的"正常人格"。同时,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从而使其重新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8.
宋立峰 《科技信息》2008,(10):22-22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诚信本身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当前,在我国大力倡导构筑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前提下强调司法诚信的重要性,对司法诚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更凸现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小额纠纷。对于这类纠纷,当事人能否较方便地诉诸法院,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已成为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国有必要构建小额诉讼程序,以充分保障公民诉讼权,实现司法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法学与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应用于司法审判领域,可辅助司法纠错、优化决策、预警法律风险等,能够让司法实践提质增效,但在技术中立伪装下也可能带来司法偏见、失控与误导.本文首先论述了司法信息提取中的问题,提出通过增加法律文书说理部分和规范法律文本结构等提高司法信息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其次,提出司法裁量模型中应加入价值观念,并讨论了建立价值审核和监督机制与促进算法可解释性的具体路径,通过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让司法智能裁量模型使用的背景、整体的价值观以及采用的规则可被法律人理解,才能让其真正服务于司法实践.最后,针对当前司法智能裁量系统建立的难点即类案推荐,分析了类案判定的困境,并在比较法律专家系统与基于当前智能技术的计算模型利弊的基础上,指出人机协作建立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认知系统是司法智能裁量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