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述了古建筑的一些结构构造特点及新时期对古建筑的需求.将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木材的各种性能进行比较,得出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比木构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通过对贵州经济现状分析指出旅游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在旅游区修复古建筑的重要性.结合贵州省情及全球生态环境指出在贵州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替代木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在台湾的时间短,不知道是不是北部多雨南部多晴,反正在台北的时间里一直阴雨绵绵,而坐上高铁越往南部走越能看到蓝天与阳光。在左营站下了车,刚出高铁站,一股热乎乎的粘稠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现在的季节还是冬天,但高雄街上行走的路人已经是薄衫、裙子。龙应台说,"高雄,一个从前没听说过的都市,那儿的人皮肤晒得比较黑,说一种像外国话的方言。"龙应台笔下的这个高雄是在1949年,它在她的《大江大海1949》里,是一座带着创伤、充满着迷茫、承载着很多中国人命运转折点的城市,但到了现在,昔年的喧哗已经复归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木构体系中馒头榫、透榫、半榫及瓜柱柱脚直榫4种典型榫卯节点,通过试验研究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馒头榫、透榫、半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而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较不饱满;这4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耗能能力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加而减小;在节点耗能能力上,按从优到劣排序分别为半榫、馒头榫、透榫、瓜柱柱脚直榫.研究结果可为抬梁和穿斗木构建筑的计算分析及保护修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殿堂式古建中整体分析中考虑损伤的不足,定义了新的损伤变量,对殿堂式古建整体进行了考虑损伤的ANSYS分析.以一个典型的明代殿堂式结构——北京法兴寺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结构模型,并进行ANSYS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弯矩等;分析了木材损伤的种类;选择有效截面的减小率为损伤变量,采用随机法和一致缺陷模态法对截面损伤模型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最后对这两种模型持续加载,得到了其破坏时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无损检测手段预测古建木材抗弯强度的精度,用应力波仪和阻力仪对藏青杨旧材抗弯试样进行了多测点无损检测,通过对比试样抗弯强度,分析了无损指标与木材抗弯强度的相关性,讨论了测试手段、测点位置、测点数量对相关系数的影响,以及多参数时预测模型的最优自变量组合.结果 表明:增加测点数量可提高无损指标与木材抗弯强度的相关系数;当自变量较多时,逐步回归法适合应用于确定最优自变量组合,同时避免自变量共线性问题;相较于一元线性模型,使用最优自变量组合确定的多元线性模型可使无损指标与抗弯强度的相关系数和校正决定系数分别提高20.54%和42.92%,表明多测点无损检测法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抗弯强度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7.
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现存的一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由祖师殿、皇经台和玉皇阁3座建筑组成.关于该建筑群的历史沿革,存在着来自考古学、历史学界及民间学者的多种不同说法.对这些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对宁波市保国寺大殿所做的基于勘测分析的复原研究,认为有必要对该建筑群进行基于样式形制和构造做法的建筑学意义上的考证,以此确定其年代和历史沿革,归纳出该建筑群在大木技术方面的地域特色和技术源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制材工具及相关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隋唐以后,建筑木作有了明确的用材制度,当时已用“锯解制材”之法。但南北朝以前,木作制材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就已使用的“裂解与砍斫制材”之法。其专用工具,在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契;类拟的工具到青铜时代及以后仍在使用,称为“Qiu”;另外又分化出适应不同大小木料加工的工具如“Jin”、“镌”等。与之相配合使用的,还有斤(锛)等。制材工具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古建筑木作的用材大小、断面的比例和加工的精细程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木构古建筑消防保护涵盖了"消防安全"和"木构古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消防安全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期环境腐蚀对古木结构的性能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结合Gerhards/Weibull模型提出了古建筑木结构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值极限寿命预测方法.首先研究了腐朽、虫蛀等腐蚀环境对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强度的影响,分别在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建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值的时变模型;其次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考虑构件尺寸、强度、荷载等随机参数对木结构关键构件的影响,给出具有一定可靠度的极限寿命预测方法与置信区间,并对结构做出相应的决策判断.最后以某历史文化民居选取的单榀框架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长期腐蚀条件下,构件抗力随时间减小,变形值随时间增大,对两者变化规律进行时变分析是评估的关键;Gerhards和Weibull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木结构梁、柱关键构件的极限寿命进行预测;综合考虑承载力和变形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极限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