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2.
反语是辞面和辞里的背反,语言意义和思想内容的悖逆。反语可分为词语反语、情景反语和戏剧性反语三大类.它的作用在于讽刺挖苦、幽默俏皮,有时也可表亲昵之情。  相似文献   
3.
刘颖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34-136
西方修辞体系中Kenneth Burke的反语辞格观意义重大,后现代时期的无限反语思想引起了众多的讨论和批评,反映了当代主体性的存在。当今多元社会的言语、思想和存在等表面潜势通过无限反语来宣示他们自身,因而,现代西方修辞学者们热衷于以反语为研究主题,其旨在发掘和构筑修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活动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欢 《科技信息》2010,(28):I0162-I0162
反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要抓住反语的本质,就要刻画出反语是如何生成又是怎样被理解的。本文选择了语用学的代表理论—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反语的生成与理解进行统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98-98,122
英语中也有反语的说法,但内涵比汉语要广泛。文章简单介绍了英语反语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英语反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是语言幽默风趣;二增加语言的讽刺意味;三有助于人们加深认识,增加理解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英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风格,它能给听读者以奇特的艺术享受,赋予语言以活力。幽默语言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内容、语境等方面的原因外,还在于它借助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本文探讨了幽默与修辞的关系,分析了辞格运用对于幽默语言产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评教文本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评教文本中解释说明类反语的特点,该文构建包括主观矛盾、客观矛盾、情感程度的3种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矛盾关系的评教文本解释说明类反语的检测算法.首先,将评教文本分为主观叙述文本与客观描述文本;然后,使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主观叙述文本中的主观矛盾及在客观描述文本中的客观矛盾;最后,对包含并列实...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用失误的对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跨化的英汉言语交际中,由于社会化环境的不同,语言的运用表现出不同的话语规则和言语行为。章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从语用-语言学方面和社交-语用学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在英汉言语交际中如何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服饰词语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信息.俄汉语中反映的俄汉服饰文化的词语很丰富,它们的形象、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分析这些专用词语的形象意义,有助于服饰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俄汉词语对比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英汉幽默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科技信息》2008,(2):170-171
幽默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之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人也越来越具有幽默感,英汉幽默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相通之处,本文将从分析英汉幽默语言的修辞技巧入手,来说明英汉幽默语在形成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