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中,要约价格是双方谈判的焦点,成为反收购方实现股东价值增加的关键因素.依据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拍卖理论,对目标企业在反收购决策中的定价机制进行设计,并得出了均衡状态下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作为不同局中人的最优报价策略.结果表明,在密封式第一价格拍卖情况下,目标公司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反收购方公布的最低价格应严格高于其私人价值,收购方的报价严格低于其私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乱意收购是目标公司反购的主要原因。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法律手段主要是诉诸反垄断法和证券交易法。对目标公司反收购进行法律规制的主要方面是反收购决定权与董事会权能。在目标公司反收购过程中应重视对股东权益的保护,这种保护主要是通过赋予收购者以强制义务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反收购.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自从1993年9月“宝延风波”拉开了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的帷幕后,接连不断地发生了爱使股份VS大港油田、济南百货VS华建电子等20余起收购、反收购之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面对全流通的新环境。在上市公司壳资源仍很稀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许多公司的市值被严重低估的背景下,敌意收购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并且实践中已经发生了诸多反收购的实例,但我国反收购的法律制度却不尽完善,缺乏有效地监管,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反收购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要约收购进行了相对完整的规定,但在三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自愿要约收购与部分要约收购应当明确界定并规制.二、应强调股东大会决定模式,并设计若干适合国情的反收购策略.三、应在收购后续行为的规制与诉权保护方面强调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现在看来,甲骨文与仁科之间这场收购和反收购之战,更像是几个人在比着作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学者对于美国法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商业判断规则"在反收购领域的应用,以应对我国公司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国内,引进"商业判断规则"的呼声也有越发强烈的趋势。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商业判断规则"起源和在反收购领域的发展的介绍,结合我国当前现实国情,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应引进"商业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敌意收购和反收购的市场地位将会有所提升,而我国立法明显不足,相关法律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应给予反收购一定的生存空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维护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确立公司收购中董事的诚信义务,防止控股股东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公司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由于我国公司并购活动起步较晚、立法相对滞后等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发了纠纷,甚至导致并购的失败。因此,开展并购活动,有必要了解我国的并购法律制度、分析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需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  相似文献   
10.
霍婕 《科技智囊》2004,(11):73-75
如今,“收购”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证券市场发展、中国企业未来走向的重要经济行为,而“反收购”也就应运而生。“收购”与“反收购”的合力将成为企业财富重新分配的重要力量,从而起到调整市场企业经济形态与资源配置的作用。反收购的具体方法在公司财务管理中,收购是指一家企业(收购方)采用有偿方式,获得另一家企业(被收购方)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